共计 266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Kimi,这个在 2024 年国内 AI 领域大放异彩的名字,其缔造者杨植麟也备受瞩目。过去一年,杨植麟一手创办的月暗旗下明星产品 Kimi,在网站端访问量增长曲线堪称完美,除 8 月稍有下滑,其余月份均正向增长,力压字节的豆包位列第三。在应用端,Kimi 更是表现卓越,下半年发力,10 月挤进千万俱乐部,12 月反超文小言,正式超越早早起步的百度系。
不过,在 Kimi 辉煌的背后,杨植麟与月暗卷入了一场纷繁复杂的股权之争。11 月,杨植麟与联合创始人兼 CTO 张宇韬在香港被前创业公司及五家资方提起仲裁,随后金沙江创投朱啸虎连续发难,双方隔空多轮回应,这场纷争至今虽暂息,但仍未落幕。
Kimi 的成功,靠技术还是靠投流?
据 AppGrowin 平台数据,去年 3 月起,Kimi 每月投流支出几乎都在八位数之上。10 月,其广告投放金额超 2 亿,还因“20 天烧钱 1 亿”登上热搜,甚至传出月暗给 B 站 CPA 高达 50 元的传闻。但 Kimi 的用户并非仅靠烧钱转化。
Kimi 在长文本处理能力上率先取得突破。早在 2023 年底,Kimi 智能助手面世时,长达 20 万汉字的上下文处理能力便是亮点,吸引了高校学术、法律、财务等领域用户,留存了首批用户。3 月 18 日,Kimi 将长文本限制提升至 200 万字,进一步稳固了用户群体。
某位高校研究生今年 1 月发文称:“从使用体验看,友商产品不如 Kimi,虽交互界面好看,但结果不行,Kimi 在代码准确度和文本分析能力上更强,虽有时需反复调教,但专业文章处理只有 Kimi 能胜任。”这批长期、频繁且有输出质量要求的用户,成为 Kimi 最重要的资源。
10 月,Kimi 在“国庆加班”传闻中推出对标 o1 思考方式的 Kimi 探索版。作为国内首个“慢思考”产品,它基于 COT 思考链,深度模仿人类思考过程,对问题多级别链式拆解后深度搜索,搜索中还能反思纠错,帮助用户高效完整完成任务。产品负责人称:“如果 Kimi 搜不到的信息,那大概率用户也很难自己通过传统搜索引擎找到。”上线当天,每人仅有 5 次使用机会,Kimi 探索版就“崩”上了热搜。
紧接着发布的 k0 – math,从数学能力上全面对标 o1 系列大模型。在多项数学基准能力测试中,k0 – math 表现能对标 OpenAI o1 系列可公开使用的两个模型:o1 – mini 和 o1 – preview。在中考、高考、考研以及包含入门竞赛题的 MATH 等 4 个数学基准测试中,k0 – math 初代模型成绩超过 o1 – mini 和 o1 – preview 模型,此时距 OpenAI 推出 o1 的 preview 与 mini 版本仅两个月。
年末,Kimi 发布视觉思考模型 k1,在 k0 基础上更进一步。k1 突破数学范围,扩展到物理、化学等多个基础科学学科,表现得分超过 o1、4o、Claude 3.5 Sonnet 等前沿模型,拍照传图即用的模式极大方便了日常生活使用。
总体而言,在杨植麟带领下,Kimi 作为技术派产品,2024 年始终处于大模型能力前沿,很好地将技术转化为 2C 产品,沉淀了大量忠实用户。然而,作为依靠融资的独角兽,月暗虽估值超 200 亿,但在巨大营销与研发支出下,急需探索商业化道路。2C 端除百度外,Chatbot 应用收费情况罕见,Kimi 只能推出打赏功能,不同档位打赏可获高峰期优先使用权,这显示出 Kimi 从普通用户身上赚钱的困难。2B 端在字节和阿里价格战背景下,便宜甚至免费的 API 众多,Kimi 商业化之路愈发艰难。这是杨植麟在 2025 年需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技术跟进、产品更新的同时,如何真正实现商业化。
杨植麟力保的不是张予彤,而是所有同行创业者
杨植麟用一年时间将月暗估值从零提升至超 200 亿,却在“分钱”问题上与前股东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11 月 11 日,据暗涌 Waves 报道,杨植麟与联创张宇韬被循环智能时期投资人在香港提起仲裁,相关电子仲裁申请书已递交 HKIAC。
循环智能是杨植麟创立月暗之前的公司,此次被前投资人诉讼,是因为杨植麟和张宇韬在未获循环智能全部投资方同意豁免书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创立月之暗面的相关工作。月之暗面与循环智能同处大模型赛道,存在同业竞争风险,且月之暗面是循环智能孵化已久的项目,未获原股东许可单独融资不合规。
杨植麟回应称“机不可失”,从技术层面分析当时行业正处发展节点,为抓住机会只能“先斩后奏”。他表示半年后“补票”拿到了所有投资方的同意豁免书,本以为融资争议就此结束,然而原金沙江 GP、现月之暗面大股东张予彤的出现,让争议再度升级。
12 月 5 日,朱啸虎公开发声,称张予彤作为金沙江的 GP,未告知金沙江创投及其他智能循环股东,擅自取得月之暗面 900 万股初始股份(占比 14%),还设计多种方式隐瞒事实,如他人代持、少量出资欲盖弥彰等,因此分拆豁免协议可被认为无效。朱啸虎认为张予彤有为个人利益损害金沙江基金和循环智能原股东利益的嫌疑。
代表原股东利益的朱啸虎诉求明确,对于杨植麟和月暗,“放他们一马,让他们去发展,没问题”;但对于张予彤,朱啸虎表示必须为金沙江创投的 LP 负责任,“是她违背了受托责任,侵占了基金的资产。这件事,我们没法放她一马。”“如果张予彤没有给大家一个说法,道个歉,然后把这个股份退回一部分然后和解的话,肯定要打官司的,我们必须向我们的 LP 证明我们会尽最大可能来保护基金资产。”
然而,在杨植麟眼中,张予彤更像一起奋斗的“编外”创业者。他发文称:“在我的朋友圈中,张予彤是最合适的人,她既对业务和战略有深刻的洞察,也有丰富的投融资经验,更重要的是,她愿意走出舒适区而选择冒险、选择相信和支持我。”“我邀请予彤作为联合创始人加入月之暗面,股份按照多年兑现(vesting),兑现的条件是持续性为公司提供多年的服务及产出业绩。迄今,予彤在业务、战略以及多场融资战役中对公司做出了重要贡献。”这解释了杨植麟为何要与张予彤强绑定,他希望给予为月暗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相应回报。
写在最后
作为 Kimi 的产品负责人,杨植麟的 2024 堪称完美。Kimi 引领了国内大模型新技术潮流,流量从年初的“无名小卒”一路超越百度等 AI 巨头。作为月暗的掌舵人,杨植麟虽深陷与前股东的纠纷,但他的表态让包括张予彤在内的同行者更加团结,助力公司更好发展。
对于 2025 年,杨植麟早已表明态度:“在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洋彼岸的团队正在发布新的 AI 产品。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和团队继续全力以赴把 Kimi 的技术和产品做好。我们有充分的信心持续通过规模化来产出更高级的智能。在强化学习时代,因为技术范式的变化,模型的迭代会更加快速,我们会夜以继日地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