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6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从质疑到总裁,卢伟冰的成长轨迹
2022 年 12 月底,小米集团宣布卢伟冰正式担任总裁一职。许多人如今对他的敬佩源于他带领 Redmi 实现的辉煌,但回顾过去,他曾经遭遇网络质疑和“失败者联盟”的标签。那时,联想的常程、小辣椒的王晓雁、魅族的杨拓、努比亚的苗雷等人,因为原公司手机业务的不顺,大多辗转至小米,却并未被普遍看好。
尤其是卢伟冰,加入小米初期,质疑声最大。过去的成绩并不出色,网络上对他也多有批评。然而,事实证明,卢伟冰一步步走到了小米总裁的位置,他的成功背后值得深究。
跨界开始,从清华化学系到手机行业
被誉为“天坑”的生化环材专业,许多毕业生毕业后都另寻出路。卢伟冰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却选择了销售岗位,进入家电行业的康佳公司。在 1997 年家电行业如火如荼的时期,康佳与卢伟冰都迎来了黄金阶段。
2007 年,卢伟冰离开康佳,选择进入手机行业更具潜力的领域。在他看来,智能手机的发展需要科技、人文及互联网三大领域的融合;这个过程充满了试错和积累,传统国企和集团内的业务单元很难实现这样的突破。
事实验证了他的远见,康佳后来陷入困境,而智能手机行业猛然崛起。离开康佳后,卢伟冰进入天语,短暂而宝贵的经历让他深入了解手机供应链的具体运作,为未来打下重要基础。遗憾的是,由于公司管理层调整,卢伟冰与 20 多位核心成员一同离开,追寻新的发展机会。
金立锻炼,遇见雷军转折点
2010 年,卢伟冰加入金立,得到了 ELFE 品牌的掌控权,专注于年轻消费市场。然而,ELFE 品牌未能取得理想成绩,金立不得不砍掉该品牌转向商务手机。此时,卢伟冰的锐气有所消退,渐渐准备认命。
转机出现在遇见雷军后,两人理念相近,雷军给了他极大的尊重和信任。2019 年 1 月,卢伟冰正式加盟小米,获委以 Redmi 品牌掌舵重任。他梦寐以求的舞台终于到来。
带领 Redmi 实现历史性突破
领导 Redmi 后,卢伟冰推出红米 Note 7,带来了 2019 年全球畅销手机中唯一的国产机型。其后,Note 8 和 Note 8 Pro 在全球市场表现亮眼,跻身销量前十。除此之外,红米 K 系列崛起,成就了红米的旗舰阵营。虽然许多厂商高端机型低配版都做出妥协,Redmi K 系列却以性价比优势稳固市场,甚至首次实现无线充电技术下放至 3000 元内,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数据显示,2023 年 5 月小米国内手机销量中,83.6% 来源于 Redmi,这说明 Redmi 承担着小米基本盘的重任。在卢伟冰的领导下,Redmi 成为了小米战略的重要支撑。
迎接挑战,肩负更大责任
尽管全球手机市场经历调整,小米依然是全球前三的手机厂商。国内市场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小米排在第五位,甚至不及苹果。面对高端市场,小米尚未达到预期突破,竞争对手华为与苹果的差距明显。
在海外市场,小米最大阵地印度销量下滑明显,挑战显著。小米为了未来,也积极进军汽车行业,雷军亲自领军汽车项目,手机业务则由卢伟冰全面负责,原 CEO 王翔转任顾问。
未来策略:降价还是研发?
小米当前正面临两难选择。11 月国内手机销量环比暴涨 34.6%,部分原因是大幅促销提升销量,表面成绩喜人,但此举或影响利润。此外,小米正在考虑加大研发投入,挑战高端市场。目前高端品牌如苹果、三星靠自研核心技术和大规模投入占据优势。国内厂商虽加码研发,但核心芯片和处理器技术仍有限。
比如,OPPO 投入巨资研发自家手机芯片,采用先进台积电制程;而小米现有澎湃芯片仍停留在 12nm 工艺,亟需更新换代。未来,小米若想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必须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总结
卢伟冰的成功,源于持之以恒的行业深耕与雷军给予的信任。如今,他作为小米总裁,肩负带领企业走出手机瓶颈、推动多元化发展的重任。面对竞争和挑战,如何平衡销价与研发,推动品牌持续成长,是他必须思考的问题。卢伟冰的逆袭故事,也体现了科技行业中“伯乐与千里马”的紧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