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14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手机外挂镜头并非新鲜事物,索尼、摩托罗拉乃至华为都曾有过相关专利布局,但真正将这一技术落地并推动影像体验升级的,似乎唯有小米。小米 12S Ultra 概念机的出现,标志着小米近年来在高端市场发力的关键一步。
无论是在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还是 12S Ultra 概念机中,小米手机在影像方面的进步显而易见,高端属性也在逐步增强。然而,尽管产品口碑良好,市场表现却始终不尽如人意。最新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小米手机销量同比下降 8.4%,收入减少 11%。这一数据虽符合行业整体下滑趋势,却凸显了高端市场的激烈竞争。
在电话会议中,当被问及小米 12S Ultra 的销售情况时,小米高管并未给出具体数字,仅提及京东平台上的高好评率。然而,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该机型的实际日销量仅为千台左右,与理想状态仍有差距。
高端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今年 5 月,小米与徕卡达成战略合作,标志着其在影像领域迈出重要一步。小米 12S Ultra 不仅融入了徕卡的技术基因,还通过优化色调和质感重新定义了拍照体验。尽管如此,高端市场的认可度并未完全转化为销量增长。
相比之下,小米 MIX Fold 2 则凭借轻薄设计和出色的用户体验赢得了更多关注。这款产品摒弃了早期折叠屏手机常见的功能性噱头,专注于提升基础性能,从而实现了品牌口碑的显著改善。
然而,问题在于,类似的设计思路并非小米独有,其他厂商同样具备实现的可能性。因此,如何打造差异化优势,仍是小米需要解决的核心难题之一。
芯片领域的短板
尽管小米在影像领域取得了进展,但其在芯片研发方面的短板却愈发明显。近年来,vivo 和 OPPO 相继推出了自研 ISP 芯片,而小米虽已推出澎湃 C2 图像处理芯片,却缺乏足够的市场推广力度。
正如 OPPO 高层所言,随着行业集中度提高,头部厂商纷纷加大研发投入。vivo 和 OPPO 正是通过提前介入芯片定义阶段积累了竞争优势。而小米虽早在 2017 年便涉足芯片领域,却未能持续保持领先态势。
相比之下,华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将海思麒麟芯片打造成旗舰机的核心竞争力。反观小米,其澎湃 S1 芯片问世后便陷入沉寂,直至四年后才推出后续产品,期间错失了不少发展机遇。
产品战略的稳定性
小米的产品战略长期以来显得摇摆不定。从 Note 系列到 MIX 系列,再到最终回归数字系列,每一次调整都伴随着资源浪费和品牌形象的波动。米粉群体中流传的“买双不买单”定律,恰恰反映了小米产品规划中的不确定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苹果。尽管苹果也曾推出过失败的产品,但始终坚持长期发展战略。例如 Face ID 技术虽初期饱受争议,但苹果仍坚持推进,最终收获了广泛认可。
华为麒麟芯片的发展历程亦值得借鉴。从初期的质疑声中起步,经过多代产品的打磨,才逐步建立起强大的技术壁垒。而小米要想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则需展现出类似的耐心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