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47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期,雷军以千万年薪挖走 DeepSeek 关键开发者罗福莉一事,为年末 AI 市场增添诸多话题。罗福莉不到 30 岁,是典型的 95 后。据媒体报道,她将成为小米大模型团队领导人之一,小米期望她借助开发 DeepSeek-V2 的经验,优化提升小米 AI 大模型的效率与体验。种种迹象显示,小米推动 AI 的决心极大,已将其作为新核心项目。
2024 年,众多品牌如华为、OPPO、vivo、荣耀、三星、苹果等均将 AI 视为核心战略,纷纷推出相关产品,而小米此前一直在观望或筹备大招,未明确提出 AI 战略。如今看来,小米似乎要在 2025 年发力 AI,雷军亲自领导,大模型之风终于吹到小米?
罗福莉曾负责的 DeepSeek AI 大模型,对外提供的算力价格极具竞争力,缓存命中时低至 0.1 元 / 百万 tokens,缓存未命中和输出价格分别低至 1 元和 2 元 / 百万 tokens,是同级别中价格最低的。这恰好契合小米需求,因其业务广泛,若想将 AI 普及到更多硬件生态,成本是首要考量,提升模型效率成为关键。
其实早在 2023 年 8 月,小米就发布了首个自研大模型并实现端侧部署,其 AI 团队于 2016 年成立,让「小爱同学」成为体验颇佳的智能语音助手。为推动 AI 大模型发展,小米正积极搭建 GPU 万卡集群,由雷军亲自领导,项目相关领域人员规模超 3000 人,足见 AI 项目在小米内部的重要性仅次于手机和汽车板块,甚至有望成为小米手机与汽车等业务的新基石。
小米 AI:起早赶晚集
小米是国内较早大力投资 AI 领域的品牌之一,但在 AI 大模型及应用落地方面却有所迟缓。超级小爱官宣一年多,未推出真正具有革命性的功能,只是聊天时更“话痨”了。在澎湃 OS 2.0 设置里,虽有专门二级菜单介绍 AI 功能,列出 10 个不同功能,然而不少功能都很常见,如 AI 写作、对话翻译、实时字幕等,在其他 AI App 中也能找到,且使用体验差异不大。实际基于本地系统实现的功能,如 AI 反诈、主动视觉感知等较少。
以“主动视觉感知”为例,它基于本地 AI 图像识别实现桌面快速扫描二维码,体验中感知和跳转速度尚可,能根据二维码类型跳转至相应页面,是目前带来「AI 体验」的功能。但很多小米用户不知此功能,因它不在澎湃 AI 二级页面,而在“更多设置”里,导致澎湃 AI 页面徒有功能介绍,给用户“挂羊头卖狗肉”之感。
卢伟冰年度总结直播中,澎湃 OS 体验负责人演示超级小爱新功能时状况频出。如“双击底部白条唤醒超级小爱”无法实现唤醒;语音唤醒小爱设置导航出错;语音启动自拍并发微博功能也状况不断,不是没响应就是启动错误应用。如此表现,难免影响澎湃 OS 口碑。
小米 AI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目前小米 AI 已推送和开发中的功能,吸引力欠佳。如根据页面地址自动跳转高德导航,只是表述优化,很难说专门用 AI 优化的价值。语音启动自拍并发微博功能,开发人员有些想当然,目标群体真正需求的 AI 自动修图、拼盘、配文案等功能未实现。
对比其他品牌,vivo 的四季人像功能可通过 AI 改变图片主题,适用于所有照片;支持超能语义搜索,能精准按语音搜索照片。荣耀的 AI 助手实现了一句话点外卖等实用功能。其他品牌在 AI 领域探索领先,难怪雷军亲自领导 AI 项目,小米再不全力投入,恐被甩得更远。
不过小米也有优势,庞大智能生态使其在用户数据积累方面表现突出,能将 AI 普及到整个 IoT 生态,实现 AI 与人车家进一步融合,这是其他品牌所不具备的。能否利用此优势,打造契合用户需求的 AI 功能,是小米 AI 团队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当前 AI 手机生态尚处初期探索阶段,即便荣耀、vivo 等领先品牌也仅先行一步,小米仍有追赶机会,期待小米团队不让米粉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