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02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日,外媒爆料苹果正紧急与 40 多家印度公司谈判扩充供应链,此消息引发舆论风暴。此前印度生产的 iPhone 外壳良率仅 50%,9 月苹果印度工厂失火,更坐实外界对“印度制造”的怀疑,可库克仍要加码印度。跨国公司们似乎对印度“情有独钟”,富士康为其不惜与中文互联网为敌,韩国钢铁巨头浦项即便建厂十几年无果仍高调重返。过去七年,2700 多家跨国公司从印度撤离,但其仍备受青睐。
拿中国产品骗欧美投资
在化工行业的李笛眼中,印度吸引外资的手段是“撑死胆大的”。她入行接到的第一笔咨询就来自印度公司,对方索要产品详细信息,样品寄出后却没了音讯,后来她发现自己的产品被印度公司用于和跨国大药企合作。李笛意识到有些印度客户是想“借鸡生蛋”,利用当地化工底蕴、政策及低廉人力成本套取资料。不过她也承认,印度精英阶层深谙西方文化思维,善于做漂亮的数据报表和 PPT。
王军曾供职于箱包品牌,十年前去印度考察时,被当地婚礼上新娘丰厚的嫁妆吸引,看到了印度市场的潜力。2014 年小米进军印度,2 万台手机迅速售罄,再加上莫迪政府“印度制造”战略的推动,外商纷纷涌入印度,到 2020 年,外商对印直接投资几乎翻倍。
高种姓工程师不会动手,低种姓工人不会动脑
林涯在印度看到厂房里的工人等待工程师指示,即使清楚任务也不动脑,而高种姓工程师习惯发号施令却不会动手干活。刘聪在印度建厂时,对员工进行“中国式改造”,但员工后来因要参加印度教节日祭拜活动集体离职。印度一年周末公休加节日多达 120 天,用工问题只是建厂难题之一,还有停电频繁、房租高、运输费离谱、配件需从中国进口等问题,导致在印度建厂亏损。李笛也发现跨国药企原本给印度工厂的订单最后又回到自己手上,印度工厂常无法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开一个超市办 40 个证,交近百倍的“保护费”
李笛惊叹于印度行业联盟的团结和效率,能快速获取政策支持。但王军觉得印度庞大的政商体系是“蜜糖砒霜”。在印度开超市需 40 多种许可证,办厂会遭官员刁难索要高额“保护费”。印度内部各邦情况复杂,宗教、民族、语言多样,法律冲突频繁,外商需处处打通关节。印度政府虽有时向高精尖科技企业示好并推出优惠措施,但此前小米等企业在印度就曾遭遇关税大棒、政策打压,甚至资金被冻结、公司面临被收购的情况。
总之,跨国公司在印度面临诸多困境,印度市场看似诱人,实则充满挑战,无论是苹果等想扩充供应链的公司,还是已在印度建厂的企业,都深陷其中。印度虽有其独特之处,但也让众多跨国公司“折戟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