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装软件新时代:用户权益能否得到保障?

3次阅读

共计 214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对很多人来说,拿到新手机的兴奋感是无与伦比的。但当打开手机,看到一堆五花八门的预装软件时,喜悦可能会大打折扣。因此,许多用户第一件事就是卸载这些程序,接着再去应用商店找自己需要的。这一过程虽然麻烦,然而这样的使用体验却要舒心得多。

不过,想想一些中老年用户,他们对这些预装软件一头雾水,基本没有意识到这些程序的存在。虽然它们不一定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操作,但确实会占用手机的一部分资源。可以说,手机中随意的预装 APP 已经对不少用户造成了困扰,可作为普通消费者,又能做什么呢?

最近,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规范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的通知,这项新规将于 2023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其核心内容是要求手机制造商在生产新设备时,不得随意添加各种预装应用,用户能够方便地卸载那些非基本功能软件。这无疑是一项利好政策。

早在 2016 年,工信部就已经开始监管关于移动智能终端的预装软件,并明确了哪些软件是不可卸载的。这项规定在当时的确有所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对此的重视程度逐渐减退。

从某种角度看,预装 APP 是出于对不够熟悉智能手机的用户的关怀。想象一下,如果一位从未接触过智能手机的用户拿到一部没有任何应用的手机,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下载 APP,这样的设备无疑更像是一部大屏的功能机。

多数预装软件实际上都是热门应用,在应用商店中的下载量名列前茅,能够帮助那些不太懂手机的用户迅速上手,了解智能手机的各种功能。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预装软件的缺点,它们占用了手机的存储空间,而且广告推送的问题会严重影响使用体验。

尽管可以手动设置以避开这些侵扰,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个过程的一些门槛可能就是一大挑战,加上那些诱人的广告标题,比如“看视频就能领取现金”,这样的推送很容易导致他们误点。而一些预装软件甚至直接植入手机系统,让用户无法正常删除,只有在 Root 手机后才能卸载,这个门槛往往使得大多数用户对这些多个预装软件感到无奈。

那么既然手机厂商知道这些预装软件会影响用户体验,为什么仍然选择添加呢?

其实,预装软件是中国手机市场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现象。由于国内手机制造商之间竞争激烈,他们在硬件上的利润越来越低,因此预装软件就成为了手机厂商新的收入来源。业内人士透露,每安装一个软件,手机厂商可以从开发商那里收取约 0.8 到 5 元的“平台费”。看起来似乎不多,但如果考虑到主流手机厂商的年出货量都是以千万台计算,这将是一个可观的收入。

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许多软件开发商和手机制造商都乐意达成这种共赢的合作。这样的情况导致了新手机中除了必备的基础功能软件以外,各种第三方应用层出不穷。同时,一些高端手机则相对清净些,预装软件数量明显比千元机要少,原因或许在于高端用户的偏好,以及低价机型利润本身就不高,需要通过预装软件来弥补损失。

另外,消费者可能会发现,新机型号不仅会预装大量第三方 APP,还有一些系统级应用如各种钱包、商城和音乐软件。这些不仅常常捆绑了很多功能和推广资讯,有时甚至强制用户只能使用系统自带的相关应用。这种做法除了能增加利润之外,还是在推广自己开发的应用,进一步加强品牌的生态链。

从工信部的公告来看,这次的措施力度绝对不小,也会对整个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但不免让人担忧,是否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

工信部也考虑到了这一点,规定厂商必须实施这些条款,并加强对应用的安全管理。除了基本的功能软件外,厂家也需为用户提供简单的卸载方法,确保在智能手机中预装的应用最终使用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这些新规的实施,若能真正落实,或许能根除当前预装软件的乱象。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在这一领域走在前沿,发布了 MIUI 14,并在会上宣布,在“剃刀计划”的配合下,现在搭载这一系统的小米手机,仅保留电话、短信、联系人等八个基本功能,其余的第三方应用几乎完全交给消费者自主选择。这一举措使得 MIUI 14 在市场上成为了较为干净的系统,不仅满足了工信部的要求,也契合了用户的需求。

MIUI 的策略符合广大用户的愿望,除了必要的基础功能外,其余的第三方应用都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进行卸载。其实,大家并不完全反对预装应用,真正让人不满的是那些无法卸载的程序。购买手机的用户应该享有对手机的完全使用权,因为归根结底,厂商能否长期发展,最终还是要看用户的选择。

对于其他手机制造商而言,MIUI 14 的做法无疑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榜样。但光有这些还不够,考虑到市场的情况,难免会有厂商在必备应用上做文章,比如利用开屏广告诱导下载第三方应用,或者强迫用户使用“官方推荐”的 APP。这些隐藏的预装软件依然会影响到用户体验。

前面提到的,预装软件的确在帮助中老年用户上手,但如果厂商减少了这些预装软件,用户该怎么办?这考验着厂商的引导能力,不仅要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教会消费者下载所需应用,还需提供更健康、安全的应用,而非为了利益而推荐那些不成熟的新应用。

换句话说,想要彻底改善当前预装软件过多的问题,不只需要工信部的强力整顿,手机厂商还需优化自身的应用商店及搜索体验。在未来预装软件减少的情况下,如何满足用户需求且不打扰正常使用,是厂商需要面对的新挑战。最终,厂商只是提供辅助,而若它们试图从用户那里夺回使用权,那就迷失了初心。只有尊重用户,才能走得更远。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