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宝连续融资14轮:前景光明还是陷入困局?

1次阅读

共计 146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友宝的发展历程与行业地位

成立于 2011 年的友宝,源自连续创业者王滨的再度出发。王滨曾是一名年轻的警察,后来在深圳创业,拥有丰富的创业和投资经验。2011 年,他通过天使投资获得了沈国军(马云的好友)和季琦的支持,开启了无人零售业务的探索。从最早的商品管理系统到遍布全国的无人售货机网络,友宝逐渐站稳了市场脚跟。

作为行业的佼佼者,友宝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了超过 8.7 万台无人售货机,主要设于高人流区域如学校、工厂、交通枢纽等。其运营模式结合直营与合伙人制度,扩展速度迅猛,多年来获得了多轮投资支持,包括蚂蚁集团、春华资本和中金资本等知名机构。尤其是在 2019 年前后,友宝一度成为估值高达 72 亿元的“独角兽”。

融资背后的资本与市场吸引力

友宝的成长离不开资本的青睐,从 2011 年获得首轮融资开始,至 2019 年累计完成 14 轮融资,涉及的投资机构数不胜数。蚂蚁集团的多次战略投资更为其背书,曾在 2018 年和 2019 年合计投入 28 亿元人民币。这些资金助推友宝在技术和市场份额上的快速扩展,使其一度成为无人零售行业的领军企业。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友宝的融资逐渐停滞,最新一次融资还未披露更多细节。到 2022 年 9 月,账面现金仅剩 1.77 亿元,面临资金紧张的压力。这也意味着,友宝急需新的融资或上市融资,以支持持续运营和扩展。

模式创新与市场挑战

友宝的核心业务是无人售货机,主要销售饮料、零食、咖啡等快消品。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硬件支撑,配合非现金支付,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物体验。其商业模式也在不断调整,比如引入合伙人系统,扩大点位数,提升管理效率。据统计,截至 2022 年,友宝的点位超过 8 万台,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和区域。

收入结构多元,包括智慧零售、供应链服务及广告等。2022 年前九个月,智慧零售已占绝大部分比例,显示其业务依赖销售业绩。然而,持续亏损成为最大难题。2019 年至 2022 年前九个月,友宝累计亏损金额已超过 15 亿元。疫情加剧了行业的不确定性,物流、场地租金、商品成本差异等诸多难题亟待突破。

从亏损到上市的艰难之路

虽然友宝一度跻身“独角兽”行列,但其成立时间已超过 10 年,行业内对其未来发展充满疑问。此前多次尝试在新三板、创业板和港股市场上市,均以失败告终。2022 年,友宝再次将上市目标定在港股,希望借此输血,但市场对其盈利能力和稳定性仍存质疑。

公司的股权结构显示,创始人王滨持股约 17.9%,蚂蚁集团和春华资本分别持股较大比例。主打市场的无人零售行业,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对企业的运营能力和盈利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目前的财务状况来看,友宝的持续亏损和业务模式的高成本压力,成为制约其未来发展的最大障碍。

未来展望与潜在机遇

中国无人零售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数据显示,国内无人售货机的渗透率远低于欧美、日本等成熟市场,仍有较大发展潜力。相比之下,友宝需要对成本控制、业务创新和盈利模式进行优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友宝在部分优质点位拥有稳定收入,但整体业务仍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

这家曾经的行业旗舰,也在不断尝试包括收购迷你 KTV、酒水机、自助设备等多元化业务,但成果不一,有的已逐步退出。这反映出其业务扩展的困难与风险。友宝未来如果能在技术创新、消费场景拓展,以及盈利模式创新方面取得突破,仍可能重返行业前列。

总的来说,友宝的故事既是行业高速成长的缩影,也揭示了成长中的弊端与挑战。行业潜力巨大,关键在于企业能否解决盈利和成本难题,实现转型升级,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无人零售的未来,值得期待,但必须脚踏实地逐步突破各种难题。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