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手机引领2023换机潮,市场转机可期

2次阅读

共计 154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022 年手机市场整体陷入低迷

2022 年,对于智能手机厂商来说无疑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幅下滑,中国市场同样表现疲软。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了 12%,达到 3.01 亿部,是近八年来同期最差表现。国内市场前十个月手机出货量同比减少了近 22%。

这种大环境影响到了从厂商到渠道的每一个环节。线下手机零售面临严峻考验,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至平均 34 个月,购买力和消费意愿均趋于保守,手机零售连锁店面临洗牌,关闭店面成常态。

例如,一位来自江苏的手机渠道商发现其负责的旗舰店、专卖店数量一年内从 300 多家锐减到 128 家,部分门店连续亏损,进店顾客寥寥无几。就连大牌品牌如华为、荣耀、OPPO 的线下门店也不能幸免,亏损压力沉重。

手机厂商的应对策略:降本增效与战略调整

面对不景气,厂商们积极调整策略以减少库存和控制成本。小米在多场购物节进行了大规模促销活动,力图回归库存健康水平。realme 选择告别盲目扩张,聚焦打造爆款产品,并整合资源提升运营效率。

此外,部分品牌开始合并资源、优化组织架构,以提升协同效应。例如,OPPO 与一加实现双品牌运营,分别聚焦线下与线上渠道,更有效分配市场资源。

软件生态成为竞争新焦点

尽管硬件竞争逐渐激烈并趋于同质化,手机厂商开始将注意力转向 操作系统和生态构建。小米将 MIUI 与系统软件及 AIoT 部门合并,形成跨业务的系统软件平台。荣耀发布了基于 Magic Ring 技术的 Magic OS 7.0,强调跨生态设备的互联互通,试图打破传统操作系统壁垒。

OPPO 推出潘塔纳尔中间件系统,实现不同操作系统设备间的桥接,提升跨端体验。vivo 也在积极研发商用操作系统,支持超过 150 家商业合作伙伴,提升办公及商务场景体验。

业内人士判断,这些软件层面的努力是手机厂商争取用户和市场份额的重要突破口,也符合终端互联互通的技术趋势。

折叠屏手机成市场新希望

尽管整体市场表现低迷,但高端市场表现相对坚挺,尤其是人民币 4000 元以上的手机销量保持增长。折叠屏手机正是高端市场的亮点之一,成为行业的增长引擎。

2022 年,华为、OPPO、vivo、荣耀、小米等主流国产品牌纷纷推出多款高端折叠屏手机,推动了该领域的迅速扩张。数据显示,2022 年第三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约 246%,单季度出货超过 100 万部,创历史新高。

折叠屏手机创新不仅体现在横向折叠,竖向折叠设计也逐渐普及。华为 Pocket S 和 OPPO Find N2 Flip 相继问世,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从技术角度来看,铰链和柔性 OLED 面板是折叠屏核心技术。随着技术不断突破,铰链结构更加简化、耐用度提升,折叠次数从 20 万次提升到 40 万次,折叠手机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温度适应范围的测试也保障了产品在多种环境中的可靠性。

未来展望:折叠屏将推动换机潮,加速渗透

多个第三方机构预计,2023 年全球折叠屏出货量将实现超过五成的增长。Omdia 则预测,到 2026 年折叠屏手机年出货量将达到 6100 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近 47%,市场渗透率将从目前的 1% 跃升至 3.6%。

价格的逐步亲民也是助力折叠屏普及的重要因素,目前部分竖折机型售价已降至 6000 元以下。随着品牌持续发力,折叠屏手机有望成为引领下一波换机潮的主力产品。

荣耀 CEO 表示,将以影像、通信、安全与智能化为核心,在折叠屏领域构筑优势,把折叠屏手机推向主流市场。这一趋势可能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活力与动力。

总结

过去一年,智能手机整体市场下滑明显,但折叠屏手机的崛起展现了新的增长潜力。厂商们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加强软硬件生态布局,以及积极推动折叠屏技术革新,为市场注入新活力。2023 年,折叠屏手机有望成为撬动换机需求的关键力量,也将引领智能手机行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