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370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隔夜,全球市值最大的苹果公司大幅下挫 3.7%,股价跌回 2020 年 8 月水平,市值罕见跌破 2 万亿美元。至此,苹果从去年初的历史高点回撤超 30%,整体蒸发逾 9000 亿美元。
艰难的 2022 年,苹果几乎以一己之力支撑着美国科技股的荣耀,而如今却有些独木难支,带领纳斯达克继续迈向阶段新低。
远在太平洋东岸,苹果核心供应商感到紧张与无助。资本市场率先给出了反应。今日,A 股市场中,立讯精密跌停,东山精密逼近跌停,环旭电子、鹏鼎控股纷纷大幅下挫超 5.5%。港股市场中,舜宇光学科技大跌逾 10%,高伟电子大跌 4%。
引发苹果产业链股价剧烈震动的导火索是苹果需求下降。据媒体周一报道,苹果公司已通知几家零部件供应商在今年第一季度减产 AirPods、Apple Watch 和 MacBook 组件。
而在此之前,苹果就曾大幅砍价,让供应商颇为受伤。去年 12 月底,郭明錤在推特发文称,由于明年上半年苹果 iPhone 14 镜头价格降价幅度将比过去更大,部分镜头砍价幅度甚至高达 2 成,镜头供应商大立光、玉晶光、舜宇光学明年上半年或将盈利承压。
他表示,苹果降价虽是常事,但镜头供应商正面临比以往更大的降价压力,这与镜头的毛利率高于其他组件,以及苹果试图减轻经济衰退对其利润的负面影响有关。
苹果削减旗下重要产品产能、大幅砍供应商价格,引发了市场对其需求的深切担忧。站在海外经济即将进入衰退的十字路口,苹果以及背后的一众相关者又将何去何从?
红利殆尽
2022 财年,苹果业绩十分亮眼。总营收 3943 亿美元,同比增长 8%,净利润为 998 亿美元,同比增长 5.4%。其中,美国、欧洲、大中华区为前三大营收重点区域,分别占比高达 37.5%、24.12%、18.82%。
分业务来看,iPhone 营收 2054.89 亿美元,同比增长 7%,占总营收比例为 52.11%。实际上,自 2012 年起,iPhone 销售收入占比就一直保持在 50% 以上,在 2015 年曾接近 2 /3。
第二大业务是苹果服务,2022 财年营收 781.29 亿美元,占总营收比例的 19.81%。其次是可穿戴设备及家庭和配件、Mac、iPad,全年营收分别为 412.4 亿美元、401.77 亿美元、292.92 亿美元,占总营收比例为 10.46%、10.19%、7.43%。
近年来,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可谓实实在在的红海。2019 年,全球出货量为 13.8 亿台,2020 – 2021 年仅有 12.16 亿台、11.2 亿台。2022 年第三季度,全球出货量仅有 2.89 亿台,环比减少 0.9%,同比下降 11%。
苹果却逆势突出重围,2022Q3 全球市占率为 18%,排名第二,仅次于三星。这是苹果过去 12 年来 Q3 最高的市占水平,也是全球 5 大智能手机厂商中唯一实现增长的公司。
在中国市场,苹果同样表现出色。今年 10 月,苹果占据市场份额高达 25%,为历史最高水平,而其他竞争对手均出现下滑,苹果却逆势环比增长 21%。苹果在国内市场已连续 2 个月销量最高。
究其原因,苹果主要是抢占了华为被制裁背景下的高端市场份额,从而实现销量、业绩的高速增长。
2019 年 Q2,华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高达 37%,而苹果只有 6.7%。到了 2020 年 Q2,华为进一步扩大份额,达到 45%。其中,2500 元以上的中高端机型占到 56% 的份额,而苹果只有 7.8%。2020 年上半年,600 美元以上的超高端智能手机中,华为市占率 44.1%,超越苹果的 44%。在海外市场,2019 年第二季度华为拿下全球第一市场份额宝座。其中,欧洲市场,华为与三星的市占率差距由一季度的 16% 缩小至 4%。
后来,华为被制裁,核心芯片无法生产制造。另一方面,美国切断其供应链,导致华为部分手机元器件缺失。国内 70% 的市场份额被苹果拿下,海外高端市场也被苹果与三星强势瓜分。
但苹果吃华为的红利已接近尾声。2023 年,苹果的业绩压力将与日俱增,迎来真正考验。
有分析师认为,苹果 2022 财年第四财季业绩亮眼,或许与 iPhone 14 提前发布有一定关系。但发布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市场中,iPhone 14、14 Plus、14 Pro 以及 14 Pro Max 等主力机型销量均不及预期,业绩压力在今年四季度以及明年一季度开始集中显现。
据 VisibleAlpha 的数据,苹果今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将下降 8% 以上,这是 14 个季度以来首次没有实现增长。另据 TrendForce 预测,2023 年一季度苹果 iPhone 系列出货量将大幅下降至 4700 万台,同比骤降 22%。
销量全球第二,营收利润规模第一的苹果也将不得不面对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寒冬的压力。
寒冬
消费电子寒冬,并非虚言。
据 DIGITIMES 最新报告,2022 年第 3 及 4 季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2.77 亿及 3.11 亿台,同比大幅下滑 13.8%、17%。
去年第三季度,全球平板电脑总出货量 3820 万台,同比下降 16%。其中,苹果占比 39%,三星、亚马逊、联想、华为占比分别为 19%、10%、7%。同期,全球 PC 出货量为 7425.2 万台,同比大幅下滑 15%。其中,联想、惠普、戴尔、苹果(Mac)分别占比为 22.7%、17.1%、16.1%、13.5%。
以上这些重要的消费电子产品还是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并未滑入衰退的宏观背景下取得的。而 2023 年,全球经济将面临巨大挑战。
IMF 近日表示,世界经济 2023 年可能更加艰难,全球 1 / 3 地区经济将陷入衰退。IMF 总裁 Kristalina Georgieva 解释称,这是因为美国、欧洲等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经济活动同时放缓。她还补充说,新冠疫情的肆虐也将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美国、欧洲、中国是全球经济的火车头。而欧美在 2023 年陷入深度衰退的可能性较大。
1 月 3 日数据显示,美国 12 月 Markit 制造业 PMI 终值录得 46.2,为 2020 年 5 月以来新低。而去年加息初期的 4 月,该数据一度高达 59.7。
12 月服务业 PMI 仅为 44.4,低于预期的 46.8 和前值的 46.2,创下 8 月份以来新低。综合 PMI 仅为 44.6,远逊预期,为 2009 年有数据记录以来最糟糕的表现之一。欧洲方面,情况亦不容乐观。欧元区 12 月 Markit 制造业 PMI 终值为 47.8,较 11 月的 47.1 有小幅回升,但仍处于明显的收缩区间。
但欧美实体经济的严峻考验才刚刚开始。
2022 年,国际清算银行统计的全球 38 家央行共加息 210 次,成为 40 年来利率上涨最为急剧的一年。全球国债利率也从 2020 年的 0 利率左右大幅攀升至 2022 年末的 3.5% 左右。
但到去年 6 月 15 日,美联储仅把联邦基准利率提升至 1.5% – 1.75%,处于中性利率水平区间,对经济的抑制作用不大。到了 11 月,利率才来到高利率区间的 3.75% – 4%。欧洲方面,欧央行从去年 7 月开始加息,到年末加息到 2.5%,处于相对较高利率水平。
2023 年,美联储或将继续加息 3 次,利率水平提升至 5% 左右,具体加息次数以及幅度还要参考通胀进展。欧洲方面,行长拉加德明确表示,后续几次会议可能都维持 50 个基点的加息幅度。
到目前为止,欧美实体经济仅承受了 2 个月时间的高利率水平,但经济呈现出的疲软状态已令人担忧。
明年还将在目前基础上继续加息数次,且缩表的威力也将显现。2022 年,美联储累计缩表 4140 亿美元,但加速是从 9 月中旬开始的。明年,每月满打满算 950 亿美元,全年将缩表 1.14 万亿美元。而欧洲央行也将加入缩表序列,将从 3 月份开始以每月 150 亿欧元的速度缩减 5 万亿欧元债券投资组合。
高利率之上还将继续加息数次,叠加缩表加速,货币高强度紧缩将在接下来对实体经济产生明显冲击。其次,财政政策又受制于高通胀以及国债市场流动性压力的制约。两者叠加效应将在 2023 年充分显现,实体经济陷入困境将是大概率事件。
而宏观经济疲弱对消费电子的打击首当其冲。截止今年 11 月,美国个人储蓄为 5200 亿美元(较 10 月减少 1000 亿美元),较 2020 年高峰的 4.85 万亿美元大幅骤降近 90%。目前储蓄率为 2.3%,已接近 2005 年 7 月出现的历史最低点 2.1%。2023 年,这些数据可能进一步恶化。
美国本土、欧洲是苹果公司非常重要的市场,接下来其面临的经营压力无疑很大。降本是苹果公司对冲可能经济衰退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也是苹果冻结招聘、对供应商产品砍价的重要逻辑。
尾声
美国硅谷大裁员还在继续。
12 月底,有媒体报道称,高盛可能最多裁员 4000 人,占员工总数约 8%。近日,谷歌则采取一项举措——突然收紧绩效考核标准,6% 员工可能将被评为低绩效,比改革之前上涨整整三倍。这项改变让人担心谷歌将步亚马逊、Meta 等大厂后尘,迎来新一轮大裁员。
美国科技巨头以及华尔街巨头们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前瞻把握以及敏感度较高。它们不约而同进行大裁员降本,其实已暗示了未来经济衰退的深度与烈度。Meta 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就曾表示,这可能是我们最近历史上见过的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一。而后不久,Meta 裁员逾 1.1 万人,约占公司总人数的 13%。
凛冽寒冬已至,苹果凭什么能独善其身?我们有必要警惕苹果需求的超预期下滑,也需防范果链龙头进一步下跌回撤风险。
壬寅之年,变局之年,谁都不容易,哪怕是盈利能力知名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