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赛道的小马智行:盈亏平衡之路漫漫

5次阅读

共计 181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3 月 25 日,小马智行公布了 2024 年全年及第四季度的财务报告,这是其上市以来首次对外披露的经营成果。报告显示,小马智行在 L4 自动驾驶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但盈利问题依然严峻。

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方面,小马智行全年收入达到 5.48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4.3%。其中,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贡献了 5328 万元人民币的收入。截至 2024 年底,小马智行持有的现金及理财产品总额为 60.23 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增长 39.4%。此外,小马智行与丰田、北汽、广汽等企业展开合作,推出了第七代车规级自动驾驶系统,该系统的成本较之前降低了 70%。预计今年将有三款合作车型陆续投入市场。小马智行自主研发的“世界模型 + 虚拟司机”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每周生成的数据集超过 100 亿英里,并且安全性指标提升了 16 倍。

然而,小马智行的盈利能力却令人担忧。2024 年,公司净亏损达到了 2.75 亿美元,较前一年的 1.253 亿美元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第四季度,总收入同比下降了 29.8%,毛利润下降了 56.5%,净亏损更是达到了 1.81 亿美元,同比扩大了 774.9%。受此影响,小马智行的股价在财报发布后的两个交易日内连续下跌,累计跌幅接近 18%。

尽管 Robotaxi 被视为未来的潜力市场,但当前阶段仍存在诸多障碍。根据天风证券的研究数据,预计到 2030 年,全球 Robotaxi 市场规模将达到 8349 亿元人民币,而中国市场的规模也有望达到 4888 亿元人民币。然而,目前 Robotaxi 的技术成熟度和成本效益尚未达到理想状态。以小马智行为例,其 Robotaxi 业务在 2024 年的收入仅为 730 万美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不到 10%,并且相较于 2023 年还出现了 5.3% 的下滑。

为了推动 Robotaxi 业务的发展,小马智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扩展自动驾驶服务网络,并将收费服务范围扩展至市区及交通枢纽。尽管如此,Robotaxi 业务的整体表现仍然不尽如人意。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在 2024 年第四季度实现了超过 110 万单的订单量,同比增长 36%,但如果按照 20 元的订单均价计算,其实际收入也仅为 2000 多万元人民币。文远知行的情况类似,其全年服务收入为 2.7 亿元人民币,但具体到 Robotaxi 部分的具体数字则难以确定。

海外市场的 Robotaxi 玩家同样面临着类似的困境。Waymo 在去年 8 月宣布其付费乘车服务已达到每周 10 万次的水平,但根据美银的估算,该公司 2024 年的 Robotaxi 业务收入大约在 5000 万至 7500 万美元之间,同时还要承担高达 15 亿美元的年度亏损。

造成 Robotaxi 难以快速商业化的主要原因是车辆生产与运营维护的成本过高。即使经过多次优化迭代,Robotaxi 的单车成本依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例如,百度推出的第六代 Robotaxi 采用江铃新能源的颐驰 06 车型,单车价格超过 20 万元;而特斯拉的 Robotaxi 项目预计成本也将接近 3 万美元。相比之下,小马智行早期使用的雷克萨斯 RS450 车型成本更高,但在与北汽和广汽的合作下,其单车成本有望降至 30 万元以下。

除了车辆本身的成本外,Robotaxi 的日常运营和维护费用也相当可观。根据小马智行提供的数据,每辆车每年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可达 10 万元以上。因此,在一线城市中,至少需要部署 1000 台车辆才能实现盈亏平衡。为此,小马智行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逐步扩大车队规模,目标是在 2025 年达到 1000 台,并在 2026 年底前增至 2000 至 3000 台。

另一方面,自动货运服务 Robotruck 也被视为小马智行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2024 年,小马智行的 Robotruck 业务收入为 4040 万美元,同比增长 61.3%,成为公司收入占比最高的板块。不过,Robotruck 的盈利能力也不容乐观。尽管该业务的增长势头良好,但其营收不足以弥补公司的研发支出和市场推广费用。目前,小马智行的 Robotruck 车队规模接近 200 台,累计自动驾驶里程约 500 万公里,货运总量超过 8.6 亿吨。然而,要实现真正的盈利,小马智行还需要克服高昂的成本压力以及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小马智行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一方面,它需要通过扩大车队规模来实现规模效应;另一方面,也需要探索新的收入来源以缓解短期内的资金压力。对于一家专注于 L4 级别的自动驾驶公司来说,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商业可行性之间的关系,将是决定其未来成败的关键所在。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