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38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春节刚过,ChatGPT 迅速在资本和 AI 圈引起轰动,不少人对它赞不绝口。OneFlow 深度学习框架的创始人袁进辉将 ChatGPT 的突破比作“登月”,这种进步让整个行业感到震撼。然而,出门问问的创始人李志飞虽然也认可这一改变,却指出 ChatGPT 的答案缺乏逻辑和推理,像是一个空中楼阁。
新浪财经在使用 ChatGPT 时,发现其提供的运营建议简单明了,并且在深入提问时,能给出详尽的指引。这让一些硅谷科技观察者感叹,ChatGPT 的体验已经达到目前的最佳状态,甚至有潜力成为未来的重要信息入口。
调查显示,许多学生对 ChatGPT 有所了解,并开始用它来完成家庭作业。在新浪财经的测试中,ChatGPT 对于“如何运营一家公司”给出的回答,不仅简洁明了,还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
袁进辉认为,ChatGPT 的出现标志着“智慧涌现”,是人类群体智慧的胜利。他将当前的进展与之前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突破进行比较,强调了 AI 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时刻。与此呼应的是许多 AI 界从业者对 ChatGPT 的积极肯定,认为它将深刻影响行业。
然而,理智的声音也同样存在,王咏刚表示 AI 在教育领域的创作存在风险,当前的生成理论并不能保证内容的逻辑性。李志飞进一步指出,尽管 ChatGPT 的聊天能力很强,但其回答缺乏推理基础,实际效果有限。
经过测试,发现 ChatGPT 的数据更新截止于 2021 年,因此在获取新知识时存在局限。而且,它在处理中国用户的常识问题时,准确性较低。这让人们对其知识的时效性提出了质疑。
清华大学教授黄民烈也提到,ChatGPT 的模型缺少动态记忆功能,只能使用过去的信息,这种情况下确实容易给出错误反馈。
伴随一些投资者和 AI 行业的狂热追捧,ChatGPT 在其推出后迅速带火 AIGC 概念股,相关公司的股价纷纷上涨。然而,也有不少公司对 ChatGPT 持保留态度。著名程序员问答网站 Stack Overflow 就禁止使用 ChatGPT 生成的内容,并对此采取了严厉的惩罚措施。这引发了一些学者的警告,认为 AI 可能导致学生思维的退化。
在这样的争议背景下,ChatGPT 的商业化前景也成为焦点。李志飞认为,ChatGPT 的出现为 AI 行业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可能性,它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直接服务,这在之前的 AI 收费模式中并不常见。
他强调,ChatGPT 在基础模型上结合高质量的数据,并经过强化学习,形成了从数据到模型的闭环。这一观点令 AI 企业思考未来人机交互的多样性。黄民烈预测,未来除了通用的任务助手,开放域聊天将会是主要的交流形式。
然而,ChatGPT 大规模商业应用仍面临高昂的算力成本。当前训练一次模型的成本接近 500 万美元,每次问答的成本约为 0.8 美元。假如小冰以 ChatGPT 的模式运行,日常交互的成本将高达近 3 亿人民币。这使得一些行业从业者感受到,虽然追求卓越的交互效果,但高昂的成本让商业化充满挑战。
尽管存在争议,乐观者仍认为 ChatGPT 的到来将推动对话 AI 和生成式 AI 的发展。研究显示,生成式 AI 领域的风险投资在 2022 年达到了 21 亿美元,增长幅度惊人。
李志飞表示,他认为 ChatGPT 不会是昙花一现,而是自动化在线咨询和聊天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未来会吸引更多企业参与,推动其商业化。
历史表明,所有技术的实现都伴随着争议。虽然批评的声音常常是当今的趋势,但成功的技术通常是在反复迭代中赢得了重新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