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75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拒绝复刻的“问一问”
曾经隐匿于微信“搜一搜”之下的问一问,在 2023 年微信公开课 PRO 上亮相,成为新功能板块。历经一年多灰度内测与开放使用后,它逐渐成熟并全面开放。微信对问一问的调整有其逻辑:先服务搜一搜,作为生活化内容补充,成熟后独立。今年 2 月重大改版,界面布局问一问占比大增,呈现形式改为图文瀑布流,类似“微信里的知乎”,但腾讯并非简单复刻。
知乎初创于草根文化盛行时,虽解决了信息获取问题,但大量无意义内容增加了成本。而微信问一问诞生于“引流——变现——再引流”思路盛行之时,且背靠 13 亿流量池,用户无需单独注册认证,问题更亲民,去精英化,还能盘活公私域流量,丰富微信生态搜索内容,增加用户停留时长。不过它没有独立收益机制,仍需依托搜一搜打造社交空间。
“知乎”还是“百度知道”
作为战略性问答平台,问一问常被与百度知道比较。百度知道诞生于 2005 年,是百度搜索引擎子功能,连接人与信息,像个效率工具。用户用它追求快速解决疑问。但如今其因内容复制粘贴严重、缺乏变现途径等问题,失去用户信任。
知乎、豆瓣则避开有标准答案问题领域,攻占有话题性、观点性问题领域。问一问在内容类型上有转向百度知道之势,成长体系需避免类似倾向。从微信内容生态看,问一问是战略级产品功能,能带来积极变化,但面临挑战也大,要在众多已占领用户心智的平台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创作者的新机会?
微信团队要求创作者以视频号身份答题并添加多种玩法,鼓励多样化、多媒体化创作,为创作者开辟了新流量分发与变现机会。问一问曝光量高,用户可一键关注回答者公众号或视频号,公众号和视频号也能为问一问创作者引流。目前问一问在内容丰富度和用户体验上较粗糙,如入口不明显等。其在深度内容变现机制上不断探索,内测创作者分成计划,若能把握精准流量,创造“内容王国”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