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47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冯唐最近剪完指甲,觉得自己“干了一件大事”。过去两年,他每周忙碌近 100 小时,工作状态回到职业生涯巅峰。他身已瘦削、动作迅速,一路跑步去洗手间,几乎没时间休息。面对《中国企业家》采访时,他自称“创业老狗”。
大部分时间,冯唐都在伦敦隔空指挥工作,信任并授权给团队,意识到思维差异并非大问题,进而接纳团队的观点。他认为,如果年长者总觉得年轻人不行,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在他看来,53 岁的自己与年轻人之间已达成和解。
伴随“成事学”课程愈加完善,冯唐创造的私域流量池已有规模。他的公司没有一分钱借债,现金流持续向好,创始团队也未解散,冯唐对此十分满意,称公司成功渡过“生死关”。
然而,外界对冯唐的创业道路充满矛盾:隔空管理难以凝聚团队,面对低价竞争与创新的困扰,以及个人社交恐惧与强烈社交属性的冲突。在网上直播时,冯唐常常因销售课程而遭到误解。有人质疑:“冯老师穷到要卖 29800 元课程?”对此,冯唐毫不避讳,直接回怼。
面对盗版泛滥,冯唐主动将部分课程价格压至 100 元以下。他坦言自己并不在意被认为“低档”,认为这也是一种光彩。他鼓励团队,若内容符合公序良俗与法律法规,就大胆去做。
冯唐追溯自己的初心,意识到过去所崇拜的历史人物如刘邦、刘秀同样经历过艰难,他更愿意关注苏轼的故事。近期,他出版诗集《作为花,我从来没败过》,不仅探讨了母子情,还涉及生死哲学。他感叹,人生中会有几位重要的人和事情,值得我们用心去珍惜。
作为成事不二堂的创始人,冯唐努力打造“宇宙第一管理学堂”。两年来的坚持是否成功?在面对外界质疑与内心冲突时,冯唐如何保持自身的力量和引导团队的方向?对这些问题,他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自我反思。
01 创业的感悟:意义感正是动力
冯唐:创业很不容易,麻烦很多。我常问自己,为什么要做“创业老狗”?因为只有从无到有,在这个过程中我才找到意义。有时候走在伦敦,碰到带着孩子的妈妈,她说她的孩子在跟我学《资治通鉴》,我心中有种骄傲。
人们普遍认为管理是经理的事,但我想让所有人理解管理的重要性。所以我努力将《资治通鉴》这种传统文化通过现代管理系统化,使之更加易懂和可用。我们的用户大多数是无法承担 MBA 学费的人,但他们同样希望学习管理技巧。
02 创业的变化与持久性
冯唐:自从注册公司已两年半,我的现金流始终为正,没有借债。我们在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尽量保持稳健运营。最初我选择以“冯唐”作为核心 IP,因为我想专注在通用管理上,并让任何人随时随地都能学习。
我们不断地经过内部讨论,确定企业的方向。我们的创始团队至今保持一致,虽然远程管理有挑战,但大家都能配合默契。
03 与社交恐惧共生
冯唐:我有些社交恐惧,常常习惯待在家中,但在伦敦的远程工作让我减少了无效社交。同时,我发现远程管理也塑造了团队的独立性。
04 被误读的身份
冯唐:我意识到,年龄只是一方面,关键在于我能否倾听团队的声音。如今,我会更多地放手,让年轻团队去决策,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05 产品构想与分享
冯唐:我们的“成事学”有四大类:读书、行路、学徒、做事。我相信,做一个好产品可以通过不断实践实现。
06 单一 IP 的风险
冯唐:将来我希望在“冯唐”之外,能够建立一个团队,以便当我不在时仍可持续经营。现在团队正在探索更深度的定制与生产。
07 初心与母亲的影响
冯唐:我一直相信“莫笑少年江湖梦”,年轻时的梦想和执着也如同开疆拓土的旅程。我希望以自己的实践和经验,影响他人。这正是我做这一切的初心。
最后,冯唐感叹,自己正是在母亲的影响下,逐渐理解生活与工作的价值,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朵不败的花,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