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遭遇十亿级投资骗局真相揭秘

1次阅读

共计 100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孙正义,这位全球知名的投资大佬,近日因投资美国社交独角兽公司 IRL 陷入了一场价值超过 10 亿元人民币的骗局。起因是 IRL 的创始人亚伯拉罕·沙菲被指控利用数据造假和虚假组织手段骗取融资,事件逐渐浮出水面。

机器人账户占比高达 95%

亚伯拉罕·沙菲是来自中东的创业者,早年随父亲移居美国旧金山,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期间创业。沙菲的首次创业项目虽然遇挫,但积累了资本和经验,随后他在 2017 年创立了社交日历应用 IRL,号称打造“线上真实社交”。

为了吸引投资,沙菲把 IRL 包装成“西方版微信”,甚至公开批评 Facebook,试图抢占年轻用户群体。但软银的调查显示,IRL 公开的活跃用户数据严重夸大,实际 95% 的用户是虚假机器人账号。并且 IRL 每月购买真人用户的费用高达 5 万美元,试图掩盖数据的真实性。

早在软银投资 IRL 的 2021 年之前,第三方尽职调查团队就发现沙菲对外公布的月活数据与公开报告差异巨大。然而,孙正义相信了沙菲的解释,强力支持了 1.5 亿美元的投资,最终陷入泥潭。

典型的创投圈“理想型”创业者

在风投世界中,拥有名校背景、知名机构背书、成功创业经历的创始人更容易获得青睐。沙菲恰好符合这套标准,同时善于讲故事,曾借助媒体炒作塑造励志形象,吸引了中东皇室和软银的支持。

他的“真实社交”愿景和对未来的宏大描绘,使孙正义回想错过微信的遗憾,决定重仓押注 IRL。沙菲还邀请了 Facebook 早期投资者和 PayPal 董事加入,进一步提升信任度,降低了投资风险的警惕。

多轮融资及背书,让孙正义和软银放松戒备。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和媒体质疑,骗局终于被曝光,IRL 走向解体,孙正义也不得不采取法律行动回击。

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的信息博弈

这个案例凸显了创业与投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了保护投资权益,很多投资协议中设有创始人股份回购条款,防止项目失败时风险过大。但这类条款也备受争议,甚至被质疑是不公平的“吃相难看”。

事实上,回购条款多是道德风险的安全网,仅在严重失信情况下触发。国内多起回购诉讼案例也引发了激烈讨论,投资机构和创业公司间利益冲突日益突出。

从更广角度看,中国当下急需培养更具耐心和长期视野的投资资本,促进多元化的资本结构,避免盲目追求短期回报,才能更好推动创新和创业生态的健康发展。

孙正义这次教训说明,即便是最有经验的投资者也难免遇到陷阱。故事背后,是对投资真相的重新审视,也是投资智慧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提醒。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