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AI公司发展困境:抱团取暖还是自我封闭?

1次阅读

共计 67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怎样判断公司产品或服务是不是“前沿 AI 创新”?一般从四个维度看。日本 AI 创业一哥 Preferred Networks 确实是真 AI。它曾想国际化,却回到日本发展。

Preferred Networks 成立于 2014 年,开发了深度学习框架 Chainer,产品通用性强,涵盖多个领域,有很多专利,算是日本技术强的公司。它研发了日本第一个大语言模型 PLaMo,但本土化倾向明显。创始团队主要是日本工程师,文化保守,分享代码和技术谨慎。融资只拿 CVC,不 To C,不追求爆款,国际化弱。

Preferred Networks 的深度学习框架 Chainer 曾对标谷歌的 TensorFlow 和 Facebook 的 PyTorch,后来放弃自立山头,与 PyTorch 合作,英文内容减少,为日本大厂定制 AI 系统。不过,2024 年它创办了子公司 Preferred Elements,前研究员透露技术底蕴厚,创始团队心态更开放,但也可能继续被大企业绑定。

日本头部 AI 公司中,Preferred Networks 领先。PKSHA Technology 盈利能力强,但不擅长自主学习 / 生成能力,更像 AI 工程公司。早期日本 AI 公司做自然语言处理,不算真正的 AI。日本早有工程师储备和产业需求,但后来发展不如中国,因为中国有资本热潮、政策倾斜和应用场景。

最后介绍日本 AI 行业其他角色。“国家队”组织主导技术研发拨款,但重项目、轻企业成长;大学 / 国立研究机构有重量级研究者,但人才流向产业慢;大公司的 AI 团队主要服务 B2B 业务,很少对 C 端曝光。日本 AI 公司形成了自给自足的闭环,难以研发出通用型产品。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