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s的商业之路能走多远?

31次阅读

共计 81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千呼万唤始出来,国产 AI 智能体平台 Manus 终于面向所有人开放注册了。

每位新用户都能获得 1000 积分奖励,每天还能通过完成简单任务额外获取 300 积分,但积分会在午夜清零,不会累积。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Manus 推出了三种付费订阅方案,分别是每月 19 美元、39 美元和 199 美元,提供不同程度的功能和服务升级。

作为今年三月推出的明星产品,Manus 曾因模仿 DeepSeek 而受到关注,掀起了一阵关于 AI 代理的讨论热潮。不过,其早期的邀请码机制却备受批评,甚至出现了“天价邀请码”的现象,被指为饥饿营销。对此,创始团队解释称这是由于服务器承载能力有限。

随着这次全面开放注册,Manus 似乎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付费模式则清晰地展现了它的商业化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Manus 最初是在国外社交平台上崭露头角,其移动应用也是率先在国外推出,这种海外优先的战略让不少国内用户感到不解。

据知情人士透露,负责 Manus 的创业公司蝴蝶效应近期获得了 7500 万美元融资,估值达到 5 亿美元,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拓展国际市场,尤其是海外市场。

尽管如此,Manus 的技术实力和本地化能力仍需时间检验,而这种偏重国际市场的策略也让不少国内用户心存疑虑。

另一方面,Manus 的付费计划也引发了广泛争议。有经济学家直言:“如果是我,我会重新考虑定价策略。”一些博主更是直接指出,相比 GPT Pro,Manus 的表现并没有显著优势,且积分系统的设置显得不够友好。

还有人认为,Manus 此时选择扩大用户基础或许是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毕竟,无论是 OpenAI 还是国内的字节跳动、百度等巨头,都在加速布局相关领域,给 Manus 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在当前的 AI 行业中,OpenAI 正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并谋划上市,马斯克的 xAI 也在寻求资金支持,谷歌的 Gemini 也在快速崛起。在这种背景下,Manus 能否重现当初的热度,真正实现从小众到大众的跨越,仍有待市场的最终检验。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