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92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年来,支付宝终于放下了以往对社交的忌惮,开始积极布局内容与社交,目标是打破流量和使用时长的瓶颈,迎战抖音、小红书等新兴平台。
曾经的“圈子”失败,警示了支付宝
在 2016 年,支付宝试水“圈子”社交,模仿豆瓣小组和百度贴吧,希望打造陌生人社交圈,但因监管不严、内容不合规,出现大量不良内容,最终不得不上线,止步于此。这也让支付宝对社交的试探变得谨慎甚至回避多年。
内部态度转变,重启社交野望
如今,支付宝内部的声音发生了变化。不再回避“社交”这两个字,反而积极行动。今年初,一项“兴趣社区”内部测试启动,用户可以加入咖啡、露营、骑行等多个兴趣小组,线下活动也在筹划中。同时,支付宝不断吸引广告岗位人才,储备内容和流量变现的能力。
多管齐下,内容生态逐步筑牢
支付宝在去年开始大力布局内容:升级生活号、推动图文短视频、开拓直播带货,意在通过内容增加用户粘性,延长使用时长。春节期间,推出的五福节更是将大量内容和资源都集中起来,用以激活流量池和变现潜力。
打造差异化路径,避免“再造抖音”
支付宝不像抖音那样是内容平台的中心,而是借助生活号连接短视频、直播与交易工具,还依托庞大的商家和用户基础,突出“工具 + 场景”模式。它希望通过商家生态积累内容和用户,逐步挖掘商业价值,不盲目模仿巨头,而是走出一条不同的路。
面临的挑战:用户心智和流量留存
过去多年,用户习惯了支付宝的交易和理财功能。现在尝试做短视频和内容,难免被误认为影响专业性,体验不佳。此外,用户“用完即走”的习惯也造成留存和沉淀的难题。相比之下,微信的视频号和抖音的封闭性让支付宝的路径更复杂。
未来的战略方向
无论是否能“再造微信或抖音”,支付宝必须在流量变现上做出突破。近期,支付宝在春节期间推出的“福节”内容玩法和新的广告变现策略,都是不断试错的努力。通过增强内容生态、深度挖掘广告和会员价值,它希望实现多元化收入渠道,减少对金融业务的依赖。
结语:奉行破釜沉舟的决心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用户心智的固化,支付宝意识到生死攸关的流量争夺战。它不再回避“社交”二字,而是以全新姿态迎难而上,试图通过内容和场景布局,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生态帝国。未来如何,依然充满变数,但可以肯定的是,支付宝正准备一场破釜沉舟的激烈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