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49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人工智能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标准化的制定,而标准的制定者往往能够引领整个行业的走向。英特尔曾凭借 x86、PCIe 和 USB 等技术奠定了行业基础,而如今英伟达通过 CUDA 生态系统的布局,正在塑造人工智能计算领域的未来。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指出,美国若选择放缓脚步,可能失去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他呼吁采取积极措施,避免让其他国家填补这一空白,否则可能导致全球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割裂。
NVIDIA 的主导地位
凭借 GB200/GB300 NVL72 等产品,NVIDIA 不仅满足了本地部署的需求,还因其 CUDA 生态系统的广泛适用性,使得相关部署变得简便且经济。尽管面临 AMD、英特尔等传统对手以及 D -Matrix、Tenstorrent 等新兴势力的竞争,这些挑战者大多聚焦于推理领域,而在训练环节,NVIDIA 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在全球范围内,NVIDIA 的影响力尤为显著。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大多数企业都在使用 NVIDIA 的硬件。中国的主要科技巨头如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和腾讯均依赖 NVIDIA 的技术,这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 AI 基础设施中的核心地位。
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
然而,美国即将实施的人工智能扩散规则对 NVIDIA 提出了新的考验。根据新规,只有特定的盟国可以无限制获取高端 AI 芯片,而对于其他地区,则设置了严格的出口配额和审批流程。这一举措虽旨在保障国家安全,但黄仁勋认为,它实际上可能削弱美国企业的竞争力,并推动中国等国家加速自主研发进程。
黄仁勋强调,若无法进入中国这一庞大的市场,美国公司将错失巨大的商业机会。他主张开放合作,认为这样做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强化美国在全球 AI 领域的领导权。
中国市场的吸引力
数据显示,未来几年中国的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500 亿美元,这无疑对全球科技公司构成了巨大诱惑。然而,随着中美关系的复杂化,NVIDIA 在中国的业务也遭遇了一系列挑战。例如,一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低性能处理器 H20,由于出口限制问题,不得不接受额外的监管审核,这直接影响了其市场表现。
与此同时,中国本土企业在 AI 领域展现出强劲实力。尤其是华为,凭借其 Cloud Matrix 384 系统和 CANN 平台,正逐步缩小与 NVIDIA 的技术差距。华为推出的异构神经网络计算架构,不仅兼容主流 AI 框架,还优化了 Ascend AI 处理器的性能,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
过度限制的后果
美国研究机构 ITIF 指出,过于严苛的出口管制政策可能会削弱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报告提到,缺乏全球化视野的政策只会伤害合规的美国企业,迫使它们失去国际市场,同时也促使客户转向中国供应商。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美国的经济利益,还破坏了外界对美贸易政策的信任。
ITIF 建议,美国政府应制定明确且可持续的政策,既能保护国家安全,又不会阻碍创新或孤立本国企业。此外,还需要与盟友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全球 AI 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黄仁勋的呼吁
在近期的一次公开演讲中,黄仁勋重申了 NVIDIA 的战略愿景。他提到,AI 不仅仅是单一的芯片,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涵盖了计算、网络、软件等多个方面。为了保持竞争优势,NVIDIA 正加大在美国本土的投资力度,计划在未来四年投入 5000 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黄仁勋呼吁美国政府加速 AI 技术的普及,同时在芯片、训练和推理系统、框架 / 中间件、基础模型以及具体应用场景等方面全面发力。他认为,唯有如此,美国才能在全球 AI 竞赛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综上所述,NVIDIA 正处于一个关键转折点。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政策约束之间的关系,将成为决定其未来成败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