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336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9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自成立以来,滴灌通一直是李小加的代名词。他作为前港交所的行政总裁,因推动“沪深港通”和中概股回归而广为人知。然而,未来人们可能会记住滴灌通的原因是:这是一个能够盈利、可持续并且不依赖政策和外部资金的“普惠金融”项目。
普惠金融在中国已经发展了十年,然而这段时间里,人们对其理解往往停留在政策层面,认为普惠金融仅仅是“机会平等、惠及民生”,是一种无商业属性的政策工具。但其实,普惠金融的内涵远不止于此。
“普惠金融”这个词源自英文“financial inclusion”或“inclusive finance”,意指为广大人群提供金融服务。在国内翻译为普惠金融的同时,往往也被理解为既“普”也“惠”,而实际上的“financial inclusion”更加注重金融服务机会的可获得性和公平性,其目标是消除供求双方之间的所有障碍。
1995 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创始人尤努斯曾说过:“我做的不是慈善,而是生意。”作为可盈利的普惠金融先锋,格莱珉银行早在成立之初就实现了自给自足和商业化运营。尽管格莱珉银行进行了很多金融创新,但本质上,它仍然属于债权融资的范畴。
相较之下,滴灌通的模式则不同于传统的股权或债权融资。其类似于“租赁”、“收费权质押”和“保理融资”的模式:小店将当前或未来的现金流现值“出售”给滴灌通,从而获得投资。小店只需从每天的营业额中提取固定比例返还给滴灌通作为收入分成,但如果小店停业,投资也就会打水漂。值得一提的是,固定抽佣的合作期仅为几年,合同到期后,双方的资本关系便可结束。
基于这一模式,滴灌通创新推出了名为“DRC(每日收入合约)”的金融产品,旨在满足小店的融资需求。李小加将 DRC 定义为“门店生意短期现金流的折现融资”,同时也可以视其为“阶段性递减的股权”。这种融资方式的优势在于,它规避了债权融资的制约和股权融资的不稳定性,给小店提供了一种更便捷的融资途径。
作为收入分成投资模式的创新者,滴灌通在 2021 年完成了法律框架、境内外资金通道、金融科技底层的数据通道以及商业逻辑的建设。经过两年的运营,截至 2023 年 8 月,滴灌通已经签约超过一万家实体门店,覆盖全国 31 个省份和 200 多个城市,合作品牌超 400 个,投资额超过 20 亿元,涉及 92 个品类,展示了其模式在当前市场中的生存空间。
滴灌通的收入来源分成遵循“大数法则”。简单来说,就是在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重复试验多次,随机事件的频率逐渐接近其概率。传统的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PE)投资逻辑却与此相悖。VC 和 PE 通常会寻找高回报项目,其中一两个独角兽足以覆盖其他投资成本。因此,他们对被投资项目的未来趋势高度关注。
然而,滴灌通的观点则不一样。他们选择了一家家地投资零售小店,并且通常在四五年内收回投资并获得回报。因此,他们并不需要过多考虑小店未来十年的发展。如果碰到了独角兽公司持续增长,他们会延长投资周期,继续投资于其新开门店,始终从旗下每一家小店中抓取增长红利。
滴灌通关注的重点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店面的回本周期有多长。第二,平均经营期限有多长。例如,若店主希望自己的回本周期为 24 个月,滴灌通便会合理安排同步的回本周期。假设总投资为 48 万,每月收入分成应为 2 万元。如果每月营业额为 20 万,那么分成比例即为 10%。有了这个基数,再与品牌其他门店协商时,谈判便变得简单多了。
以开一家蜜雪冰城为例,投入约 30 万元,预期两年回本。滴灌通会要求在前两年,店主每年还 15 万元,平均到每天大约需要还 410.96 元。如果店铺每天的净收入是 4000 元,滴灌通的分成比例约为 10%。两年后还完本金,进入利息还款阶段,假设合同规定为每天还 2% 利息,店主仅需再支付 80 元,合同到期后合作关系即结束。
若从银行借款呢?根据调研,银行贷款通常需要房产等抵押,月利率在 7 - 8 厘,或 1 分。以 1 分计算,年化利率为 12%,两年内需还款 33.6 万元,平均到 24 个月则每月需支付 14000 元。
对比计算结果显示:同样借款 30 万,滴灌通的资金成本略高于银行,表面上看似乎不算便宜。然而,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是:经营季节性和经营状态。假设一家奶茶店在经营一年半后因为经营不善而破产,银行将收回店主抵押的资产。如果店主抵押了一套 50 万的房子,最终需返还的额度为:14000 元 x 18 个月 + 50 万 = 75.2 万元。
但滴灌通的政策则是,如果小店当天没有收入,便不再抽成。若因经营不顺倒闭,合同作废,滴灌通将不再向店主索要任何款项。因此,在经营不善情况下,奶茶店店主所需支付的仅为 12000 元 x 18 个月 = 21.6 万元,相对而言,损失几乎为零。
这正是滴灌通希望店主能够长久经营、多开新店的原因。唯有当店铺经营良好,滴灌通才能持续获利,这种模式实现了双赢。尽管短期看滴灌通的融资成本较银行略高,但考虑到长远的经营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多店主或许会优先考虑滴灌通的资金。
李小加曾表示,门店的生命周期,最低需要是合同中回本周期的两倍。例如,如剩余时间为 9 个月,则门店需在 4 个半月内回本;门店的收益至少一半必须归店主所有,滴灌通使得一个还剩 9 个月生命周期的小店至少能拿出 1 / 4 的钱开新店,这就是其模式的灵活之处。
因此,滴灌通在创立初期的六个月内与 600 多家门店签订了合约。到 2022 年底,这一数字增加到 2099 家;到 2023 年 8 月中旬,签订的门店数量已达到 9600 家。在当前 GDP 增速放缓的经济环境中,这样的增长极为罕见,表明市场需求仍然非常旺盛。
关于滴灌通和投资者的盈利,最初时滴灌通确实面临亏损,早期对门店的投资大多由李小加自掏腰包。但滴灌通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建立信用机制,保障交易稳定运作;同时利用网络效应促进规模增长,保障收入稳定。作为交易平台,滴灌通连接国际资本与中国个体工商户,匹配资金的所有权与使用权。这个平台的核心功能是建立信任,因此,他们推出了“滴灌星”作业系统,通过一对“导航”和“抓手”确保交易正常进行。
滴灌通的收入信息收集和现金提取依赖于“抓手”系统,称为“确钱抓手”。该系统自动化地收集门店收入信息,并提取 DRC 约定收入分成,而“确权抓手”则确保投资者身份确认。这些抓手系统是基于区块链构建的,目的是让投资者进行精准的权益确认,顺利对接小微企业。
此外,滴灌通还开发了两个“导航”系统。一个是“效率导航”,将投资流程拆解为多个模块,优化重组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另一个是“精准导航”,利用机器学习系统不断提升门店营业额预估的准确性。通过滴灌通的官网可以了解到,截至 2023 年 8 月 19 日,滴灌通的千元投资日回报为 1.56 元,投资门店日均营业额为 7760 元,总营业额达 72.3 亿元,运营情况十分乐观。这也正是其在两年内完成 C 轮融资并成为独角兽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据消息人士透露,滴灌通的核心技术是回本周期估算算法,他们据此对小店的行业、加盟情况及地域等因素进行估算,决定是否投资及后续的收入分成。滴灌通采用的“收入分成融资”模式在美国已有人探讨,通常称为“Revenue Based Financing(RBF)”,代表性公司包括 Pipe、Velocity、Clearco 等。这种融资模式介于股权与债权之间,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不分享利润,而是分享收入;以时限分享利益,到期离场;融资用途仅限于产生现金流的经营活动。
目前,滴灌通尚未盈利,仍依靠资金支持维持运转,但由于 C 轮融资超额完成,滴灌通暂时不缺资金,能够靠自身资源维持运营一段时间,直至实现盈利。关于澳交所,此前的关于流动性及运营模式的问题也引起了业界讨论。初步运营中,该所仅完成数千万人民币交易,流动性依旧偏低。运营模式虽有潜力,但尚未获得广泛认可。
总之,目前滴灌通虽然不盈利,但这并不影响投资者获取回报。整体投资组合的年化收益率达到约 15%,表现良好。正如李小加所言,滴灌通将传统的长期股权分成及短期债务分成产品整合,创新推出的 DRC,成为一种灵活的、阶段性递减的资产化融资合同。
过去普遍认为小店生命周期短、不值得投资,但滴灌通利用大数据算法投资众多小店,逐段检测增值潜力,改善了小店的融资环境。目前,普惠金融正以越来越轻便、便捷的方式融入人们的生活,尽管在风控与可持续性上仍存在许多问题,但一个人人皆可贷的社会,也许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