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05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日,小红书因 TikTok 用户的涌入成为全球瞩目的平台,北美应用商店下载榜单显示其长期霸榜。截至相关统计时间,小红书上关于“TikTok 难民”的话题浏览量已突破 15 亿次,引发了大量讨论。
这一现象不仅打破了中美网友的信息隔阂,还催生了一场独特的文化交流。从简单的猫咪互动到复杂的语言学习,中美网友迅速建立了紧密联系。对此,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在公开场合表达了支持,认为年轻人的选择自由值得尊重。
城市文旅的新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各地文旅部门敏锐捕捉到了新的传播契机。哈尔滨迅速调整策略,推出全英文宣传片,向全球展示冰雪之城的魅力;四川则借助大熊猫这一经典 IP 拉近距离;广东、江苏、山西等地也纷纷加入这场竞争,通过创意视频与海外受众互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流量并非局限于特定区域,而是覆盖了全国多个省份和城市。例如,无锡文旅集团甚至为此召开了专题会议,强调要在小红书平台上发布更多高质量的中英双语内容,以提升国际影响力。
然而,并非所有尝试都能获得好评。部分地区的宣传方式因过于注重数据呈现而遭到本地居民吐槽,显示出地方文旅在创新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平衡难题。
从宏大叙事到日常生活的转变
近年来,多个城市通过短视频平台成功塑造了鲜明的品牌形象。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短视频已成为连接用户与地方文旅的重要桥梁。无论是重庆的“8D 魔幻”建筑,还是武汉的空中轨道,这些元素之所以能够打动外国观众,关键在于它们传递了指向未来、充满科技感的视觉冲击力。
与此同时,《白皮书》指出,当前文旅传播正逐步回归到关注传统文化、美食、节日以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细节。这种“小切口”策略帮助城市找到了更具亲和力的表达方式。
以长沙、泉州、延吉为代表的网红城市,正是凭借浓郁的生活气息吸引了大批游客。即使是繁忙的大都市,也通过展示“松弛感”赢得了更多青睐。如今,文旅爆点不再局限于独特的地标性景点,而是深入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
如何讲好城市故事
面对这一波流量红利,各地文旅部门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讲述城市故事。一方面,要结合本地特色挖掘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另一方面,则需注重内容的真实性和感染力,避免过度包装。
此外,针对不同目标群体制定差异化的传播策略同样重要。例如,面向年轻一代时,可以侧重展现潮流与活力;而对于追求深度体验的游客,则可突出历史底蕴与人文关怀。
总而言之,抓住小红书带来的流量机遇并不容易,但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并持之以恒地投入资源,就有可能实现城市品牌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