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投资的艺术:非专业人士的成功之道

5次阅读

共计 115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年来,“无 VC 不生命科学”成为行业共识。据统计,2020 年中国生命科学领域融资规模突破 561 亿美元,较上一年翻倍增长。这不仅反映了市场的繁荣,也凸显了该领域对资本的巨大吸引力。

然而,生命科学投资并非易事。作为欧洲顶尖生命科学风投机构 Sofinnova Partners 的管理合伙人,Antoine Papiernik 凭借卓越成绩两度荣登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榜单。尽管他并非科学家或医生出身,却凭借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业内标杆。

在 Papiernik 看来,科学知识固然重要,但它只是基础。真正的核心在于掌握科学之外的能力,比如快速学习、培养直觉、重视团队建设及坚持伦理底线。他认为,投资本质上是一项复杂的手艺活儿,需要通过不断试错积累经验。

技能修炼:从实践中成长

对于初入行者而言,理解科学术语可能轻而易举,但要真正做好投资,则需具备更深层次的认知与洞察力。Papiernik 将这一过程比作拼图游戏——面对零散信息时,如何迅速构建完整画面?答案在于灵活运用一系列软硬结合的能力。

首先,学会提问至关重要。优秀的投资人善于提炼关键问题,既能避免陷入细节泥沼,又能准确把握全局脉络。其次,直觉同样不可忽视。当数据不足以支撑决策时,基于过往经验和敏锐观察做出大胆假设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这些能力并非一日之功,唯有持续接触项目并反复打磨方能臻于化境。

以人为本:聚焦团队而非单一想法

在众多影响因素中,人始终占据主导地位。Papiernik 指出,优秀的企业家往往展现出超凡的适应力与韧性。即便最初的设想偏离预期方向,只要团队足够强大且领导者足够坚定,最终仍能实现突破。

以他曾资助的一位科学家夫妻为例,起初他们并未打算涉足某类药物的研发,但随着研究深入,成果显著超出预期。这件事让他深刻认识到,相较于严格遵循既定规划,更重要的是给予团队充分信任和支持。此外,他还特别强调了一种名为“永不言弃”的品质——即便外部条件发生变化,只要初心未改,就能推动事业走向成功。

愿景驱动:长期陪伴与深度参与

除了短期回报外,Papiernik 更注重建立长远合作关系。他相信,选择一位拥有清晰愿景的领袖至关重要。比如,他在医疗器械公司 CoreValve 上的投资经历表明,那些具有强烈使命感的企业家往往更能引领变革。他们不仅关注眼前利益,还会站在用户角度思考解决方案,并以此为核心不断完善产品功能。

与此同时,Papiernik 提醒我们,真正的投资哲学应当体现人文关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将改善人类健康视为终极目标。正如他所言:“如果我们能通过投资改善甚至挽救生命,那么这份工作本身便拥有了非凡的意义。”

综上所述,生命科学投资虽充满挑战,但只要秉持工匠精神,坚持正确价值观,并始终保持开放心态去接纳未知事物,任何人都有可能在这个领域取得优异表现。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