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四线小城的豪迈:逆袭成世界冠军的传奇之路

29次阅读

共计 138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山东高密,莫言的故乡,还有个制造界的传奇——豪迈。创始人张恭运带领豪迈从 34 人、负债率 96%、总资产仅 100 万元的小作坊起步,发展成拥有 23000 余名员工,多项世界隐形冠军,市值超 200 亿的上市公司,业务涉足十余个行业。创业 28 年,豪迈上演教科书式逆袭,其蝶变之道值得探寻。

遵循常识,稳健经营

所谓常识,是不言而喻的规律。松下幸之助认为成功秘诀是顺其自然做该做之事。如记者问松下成功关键,他反问“下雨怎么办”,答案“打伞”就是公司发展秘诀。现实中,很多聪明人因丢常识感犯错,如盲目求快、热衷讲故事、误把“赌性”当冒险精神。

豪迈能稳健经营 28 年,上市十多年只分红不融资且分红远超融资,关键在于将常识融入企业基因。其业务多元却围绕“安全为王,先试后做”核心。开拓新业务时,不把利益最大化放首位,而是用“试点”策略找增长曲线。比如组建“尝试小分队”,先投入少量资源探索市场和创新工艺设备,不合适就及时止损。张恭运也强调做企业不能冒险,要为关联者负责。

创新从小处着手,人人可为

“创新理论”鼻祖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企业家是创新状态。豪迈秉持“改善即是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理念。

豪迈厂区送桶装水大爷就是创新典范。因机械加工难免铁屑散落扎车胎,大爷在送水车装磁铁吸铁屑,这一创新获公司奖励表扬。在豪迈,创新不是高大上概念,而是从小处改善,日积月累实现量变到质变。豪迈成立之初员工多非科班出身,张恭运鼓励大家学习改善创新,形成“有用就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文化,公司高管中低学历者比例超 20%。张恭运认为有价值之事皆为创新,多数企业应从小处着手让创新人人可为。

精通人性,把握管理真谛

人性通俗讲是“趋利避害”,但管理者若只从字面理解就错了,真正的趋利避害是利他,这是人性底层逻辑。

豪迈在多方面精准把控人性。公司建有幼儿园、小学、初中、职校、高中、超市、医院、俱乐部和员工住宅,还筹备养老院,解决员工后顾之忧。在员工奖励上,形式多样,大奖小奖不断,且及时奖励创新改善。因为创新工作有风险,需宽容失败鼓励创新,否则创新活动会停滞。豪迈很少设 KPI 考核,因唯 KPI 会忽视互助、诚信等重要事项,还会让团队陷入内耗。

共享理念落地,打造命运共同体

共享通俗解释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企业中老板和员工利益诉求有矛盾。豪迈的“三个共同体”理念值得借鉴。

利益共同体方面,每隔 2 年豪迈吸纳优秀骨干员工入股,如今持股超 4000 人。早在成立之初,张恭运就号召员工入股,让企业成为合伙平台,员工因股份与企业共命运。事业共同体方面,要让员工在企业找到成就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不仅是糊口,还有收获快乐。如 1997 年张恭运处理员工打架事件,让两人买糖分给大家,既缓解关系又让员工受教育。豪迈奉行诚信文化,员工自主报销,超市无人值守,对外销售无提成、采购拒回扣。精神共同体方面,企业内部形成共同价值观,通过宣讲讨论对常见问题形成一致认知,向体育游戏规则学习,提倡和反对什么都明确体现。

豪迈公司的蝶变之道印证了管理学大师吉姆·柯林斯的话,“认识你是谁”比“你要去何方”更重要。豪迈坚守创业初衷,将常识、创新、人性和共享理念落地深化,成就低调务实的“隐形冠军”。企业应学习豪迈,找到基本道理并严格遵循,虽这些理念平淡,但真正践行的企业却不多,正所谓“非知之难,行之惟难”。愿中国商界多些豪迈这样的企业,一路豪迈向前。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