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0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31 岁这年,我想谈谈一个老生常谈但依然让人纠结的话题:大城市混不下去,是不是到小城市就能舒服?答案是:不一定。其实无论在哪儿,生活都需要拼搏,只不过场景不同罢了。大城市对很多人来说是梦想与追求的开端,但并不代表小城市就能轻松自在。
从大城市起步的挫败与坚持
我毕业于 2012 年,专业是软件工程,本科起点不高,找工作自然没那些名校毕业的同学那么顺利。毕业时签约了西安一家自称华为参股的公司,原以为可以靠进华为实现梦想,结果却成了外包项目的配角。好在凭借专业优势,进了华为研发部门,见识不少新鲜事,也感受到职场规则的不公平。
在华为一段时间里,我发现有些技术水平不如我的同事,却因考研入了正式编制,这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与此同时,那些新员工多是“狼性”十足,加班几乎是常态,无论讲多少都变不了现实。
项目结束后,我回到原公司“待命”,闲置了半个月,心里空落极了。新项目又来,又去面试,紧张工作持续。到了 2013 年底,我终于下定决心辞职。
辞职后的迷茫与探索
反复来回几次,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就像一块砖头,哪里需要搬哪里,不需要被随意丢弃。曾多次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梦想难道就是这样平庸地当块砖?辞职后没啥技能,除了一点软件技术,重新找工作也没底气。但如果一直拖着,那也没出路。最终,我决定放手一搏。
辞职那一刻,我心里突然松了口气。接着给自己定个目标,利用三个月,凭借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看看能不能做点什么。结果不尽人意,首个项目——打码器的开发彻底失败了。
这款打码器本想模仿那些大神实现自动识别验证码,方便各种线上操作。毕业设计做过车牌识别技术,理应不难,但市场上验证码种类繁多,出于准备不足,最终以失败告终。
回归小城,面对现实的困境
2014 年中,我回到三线城市老家,节省生活成本。凭借之前积累的淘宝客和 SEO 经验,很快接了几个优化项目,也带了几个徒弟,收入暂时稳定。可是,很明显感觉到和西安的差距:
- 本地几乎没有我的专业环境,西安有软件园,氛围成熟。
- 缺少同行的交流和支持,孤军奋战。
- 快递速度慢,一上午下单,几天才能送到。
节奏慢了很多,多亏后来慢慢适应了。
生活的反复与妥协
2015 年手里有点闲钱,就想玩股市,结果赔了不少。SEO 生意也大不如前,收入就开始收紧。朋友劝我出去大城市碰碰,但我已经慢慢接受了小城市的慢节奏。年底找了份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生活虽然平淡,但温暖踏实。
到了 2020 年,面对疫情,我和几个还留在大城市的同学聊了聊,发现大家的日子其实都不容易。
上海同学 A 月薪 2.5 万,生活节奏快但压力大,买房在老家,老婆带娃。每次说“再干几年就回去”,这句老话我听了好多次。
武汉同学 B,研究生学历,买房压力大,疫情期间担心失业,幸好家人在身边。
北京同学 C,家境不错,但在 5 环外的房子把家里折腾得差不多,夫妻都忙着工作,生活节奏快但苦楚难言。
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现状。大家起初都想着去大城市读书、找工作,实现理想,可时间一长,就知道那不过是另一种苦难。现实告诉我们,种什么瓜得什么瓜,看见未来只有苦果,谁还愿意义无反顾地去种呢?
作为一个先去大城市又选择回家的“逃兵”,我找不到理由自责。小城市缺的是大城市拥有的资源和机会,但我也在小城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方向。
最近这段时间,我做了些网站和 APP,能挣点钱,算不上很成功,但足够维持生活。新开发的微信小程序“值班表 2”,针对多人排班场景,支持短信提醒和灵活周期设置,是我多次创业尝试中的一次尝试。
所以说,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关键是要努力和坚持。只是生活的节奏和体量不同,人生的选择没有标准答案。为什么不勇敢地逼自己一把,去挑战不同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