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37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梵音瑜伽多地门店闭店 会员退款难成焦点
正当瑜伽行业迎来复苏的时机,拥有逾 20 年历史的老牌瑜伽品牌梵音瑜伽却在行业回暖前夕突然陷入严重经营困境。近日,大量网友反映梵音瑜伽在全国多个城市的门店纷纷关闭,充值的课程费难以退款,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议话题。
不止会员,甚至梵音内部员工也爆料公司拖欠了近半年的工资,员工不得不依靠卖卡维持收入,但薪资仍无着落。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近期针对梵音瑜伽的投诉激增,绝大多数投诉都涉及退款困难和拖欠工资问题,累计投诉已近百起。
经营模式与扩张压力加剧资金风险
业内分析指出,梵音瑜伽主要采用直营模式快速扩张,这使得其在门店租金、人力成本等方面压力巨大。同时,采用预付费模式为企业带来现金流回流的同时,也背负了沉重的负债运营风险。一旦遭遇外部冲击,如疫情导致的闭馆停业,资金链紧张风险骤增。
根据一位内部管理人员透露,梵音瑜伽上海区域拖欠员工工资总额达三千至五千万元,涉及员工逾 300 人。虽然 2021 年梵音瑜伽全国 85 家门店营收达到 4 亿元,去年受疫情影响仍有 7 千至 8 千万元营收,但经营处于亏损状态,资金窘迫是主要难题。
创始人公开回应:疫情冲击严重 承诺偿还债务
2 月 26 日,梵音瑜伽创始人兼校长饶秋玉发布公开声明,就梵音瑜伽经营困难及欠款问题向会员和员工致歉。她坦言疫情导致瑜伽馆长期闭闭门,同时仍需支付房租及基本工资,加上消费力下降,公司业绩跌入亏损,资金链出现严重断裂。
饶秋玉表示自己曾多次寻求外部融资均未成功,无奈之下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瑜伽课程、培训、禅修等活动筹集运营资金。她强调并非欺骗会员,而是尽力支撑公司度过难关,并承诺将按照记录数额,用多种方式偿还所有欠款。
会员和员工质疑回应 不满情绪持续升温
尽管创始人做出回应,但多数会员和员工并不买账,认为声明过于笼统,没有提供切实可行的退款和补偿方案。各地维权群兴起,会员不断前往门店讨说法,有的门店电话无法接通,官网客服功能瘫痪,彰显管理混乱。
一些门店甚至未提前通知,导致会员私人物品遗留馆内无法收回。该事件也引发了对瑜伽行业预付费模式风险的讨论,消费者资金安全成为亟待改善的问题。
梵音瑜伽发展历程与当前困局分析
梵音瑜伽起步于 2002 年,创始人饶秋玉是中国较早的一批专业瑜伽练习者,曾赴印度深造并获得国际认可。梵音瑜伽迅速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开设直营门店,累计已达 80 余家,建立面积达 66000 平方米的瑜伽学校,培养了数万名教练与数十万会员。
注册资本 50 万的北京帆音瑜伽健身中心为集团核心,各类关联企业超过 40 家,涵盖健身、健康管理、美容、餐饮、旅游等多个领域。然而,多家关联企业涉诉劳动争议、房屋租赁纠纷等问题,甚至有法院执行记录,反映出整体经营压力巨大。
行业现状与未来展望
梵音瑜伽并非瑜伽行业唯一遭遇困境的品牌。近年多家老牌瑜伽馆因疫情及经营压力关闭门店,会员资金难追回。业内认为,瑜伽馆普遍依赖预付费经营,尽管有助于现金流但风险较高,一旦经营不善容易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
此外,直营门店快速扩张带来的成本压力,加之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令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剧。行业未来亟需建立更规范的风险防控机制,保护消费者与员工权益。
综合来看,梵音瑜伽的困境反映出瑜伽行业在扩张与资本运作中的深刻挑战。如何在保证服务品质的同时,稳健运营,避免类似危机再次发生,是行业与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