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与理想的较量:插混与增程的激烈竞争

2次阅读

共计 118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期行业变局,如大众变速器厂关停、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 24.7%,似宣告传统汽车时代渐近尾声。但纯电车未顺利接班,如今卖得好的是比亚迪混动车,增程式车型也备受关注,理想 ONE 走红后,问界、哪吒等跟进,零跑、小鹏也有相关动作。

要增程,先混动

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是政策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发展初期,造车新势力涌现,因纯电动汽车三电系统打破发动机技术壁垒,智能化布局有优势,传统汽车电子供应链预期变革,新势力在此阶段主要进行融资(2017 – 2020 年)。

之后,新势力产品推出,行业进入第二阶段。由于产业链不完善,产能和规模效益未建立,新势力通过主推汽车智能化拉开与传统汽车差异,但因自动驾驶发展缓慢,智能化易被复制,导致产品价格高、受众窄,销量占比低。

如今行业进入第三阶段,产品定价需匹配主流购买力。10 – 20 万元区间将成主要战场,10 – 15 万占比最大。但此区间纯电动汽车性价比不高,电池成本高,回本周期长,还存在充电排队等问题。解决办法是发展混动车,其节省成本,受补贴退坡影响小。

增程 VS 插混,低维打高维?

增程式汽车直接动力来源是电池,发动机是烧汽油的发电机。电量充足时,发动机不工作,与纯电车动力供应模式相同;电量不足,发动机发电,边跑边充电;电池没电时,纯靠烧油发电,油耗大增。

插混车动力来源是发动机和电动机配合,一般指混连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可单独驱动、电池单独驱动或二者共同驱动并给电池充电。其设计是对传统燃油车的改造,电池引入旨在省油,后为满足纯电里程愿望加大电池。

综合对比,增程车零件少、技术难度低。车企选择增程车可更好控制成本,如理想毛利表现佳。更低技术门槛使车企无需大量技术积累就能量产,如赛力斯和华为合作 3 年推出问界 m5,而比亚迪 DM – i 迭代 13 年。市场上,理想 ONE 和问界销量证明消费者接受增程式汽车,其正挑战传统燃油车混动路线的技术护城河。

当前主力价格区间,插混车由比亚迪主导,10 – 20 万价格带内其他产品竞争力弱。但随着增程式汽车价格下探,如长安深蓝 SL03 增程式版本,未来竞争将更激烈。不过混动是过渡方案,窗口期会随电池价格回落和电力基建发展关闭,且增程式汽车赛道渐趋拥挤。

车企的抉择与挑战

对于有混动技术的车企,选择增程式可获更多,但强化自家混动技术能提升品牌价值,需按价位区间推出产品并控制成本。对于无混动技术的车企和新势力,首要问题是盈利。理想汽车毛利率提升,赛力斯则增收不增利。新势力车企若盲目加入增程车竞争,因市场强调极致性价比,可能面临资金投入无产出的困境。

比亚迪销量可观,吉利和长城可依托燃油车市场思考博弈。而新势力车企若不能在合适时间推出取悦消费者的产品,将面临困境。如华晨汽车大量研发烧钱却无实际产出,华颂品牌退市;曾经的众多汽车品牌如今也已销声匿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角逐,预示着新一轮“大逃杀”,各车企都在这场浪潮中面临考验。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