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70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 月 11 日,杉杉控股有限公司官方网站发布讣告,杉杉企业创始人、杉杉控股董事局主席郑永刚在 2 月 10 日因突发心脏疾病去世,享年 65 岁,杉杉官网当日也变成黑白颜色以示悼念。
郑永刚发家于宁波,是甬商代表。1989 年,他接手濒临破产的服装厂,几年内将其打造成全国第一家服装上市公司;1999 年转型新能源,投资版图涵盖多个领域;2019 年又回归实业。30 年里他三次作出关键决策,让杉杉活跃于时代浪尖,如今杉杉股份总市值超 450 亿元,2022 年郑永刚以 125 亿身家位列胡润全球富豪榜第 1864 位。
“大王”是如何炼成的
郑永刚身上有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胆大的重要特征,擅长在困境中抓住机会开疆拓土。他早年参军,上世纪 70 年代在旅顺当兵时就敢开着解放大卡车沿钢轨过河。1985 年转业到宁波鄞县做棉纺织厂厂长,年仅 27 岁的他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视野和决断力,通过去新疆采购棉花实现“降本增效”,提升了工厂竞争力。
1989 年,郑永刚来到濒临倒闭的宁波甬港服装总厂做厂长。他提出“做中国西服第一品牌”,成立杉杉品牌专攻西服市场。当时杉杉品牌初出茅庐,他向纺织厂借面料作抵押,向上海新世界时装公司借 3 万元,北赴央视做了中国第一条服装广告“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杉杉一炮而红,短短七年从负债累累的工厂成为全国第一家服装上市公司,产品国内市占率一度高达 37.4%,郑永刚也被称作“中国服装大王”。
90 年代末杉杉服装销售收入突破 20 亿元,郑永刚却感到危机,意识到杉杉西服难以一直独领风骚。1999 年起,他开始研究企业转型,将方向定在新能源上。当时鞍山热能院的炭素研究所寻求资方,他投资 3 亿元开启实验和产业化。炭素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是未来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关键技术,杉杉对锂电材料的布局极具前瞻性,奠定了未来 20 年的发展基础。
郑永刚在转型初期坚持用服饰业务利润补贴锂电产业研发,最终等来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爆发,2013 年,杉杉的锂电产业收入首次超过服装产业。2020 年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此时杉杉已在电池负极材料深耕 20 年,成为锂电池行业的全球巨头。2022 年中国锂电负极材料出货 132.96 万吨,杉杉负极人造石墨出货量突破 20 万吨,同比增幅 100%,出货量蝉联全球第一。
资本大鳄
当实业积累到一定程度,金融业成为企业家开疆拓土的方向,郑永刚也不例外。1993 年,杉杉服饰投资设立了宁波杉杉城市信用社,即后来宁波银行的前身。2007 年,杉杉创立首个资本运作平台杉杉创投,开始金融投资业务。
据时代周报报道,郑永刚的资本运作手段主要是通过控制上市公司获取金融牌照,开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业务,再进行产业整合式运作,同时也运作壳资源。公开信息显示,江泉实业、希努尔、商赢环球、新华传媒、新华龙等众多上市公司背后均有杉杉系的身影。2015 年,郑永刚在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高调宣布,“靠服装赚钱的时代早已过去,我更希望大家称呼我为金融家。”
确定大船新航向
在资本和产业共同扩张下,杉杉控股从原有的服饰 + 负极锂电材料扩张为多元化企业,业务涵盖新能源科技、奥莱综合体、商业地产、时尚服装、医疗健康、贸易物流、旅游休闲、金融投资等。
但从 2019 年开始,杉杉的主业在郑永刚的梳理下逐渐清晰。他表示新时代要有新思路,企业家应聚焦主业。一方面杉杉开始高调回归实业,加速从金融业退出,另一方面逐渐出售非核心业务。
2019 年 7 月,杉杉将其拆分至中国香港上市的杉杉服装以及奥莱业务以 29 亿元卖给唯品会;2021 年,杉杉清仓全部宁波银行股份,最初入股成本不到 2 亿元,投资收益高达 60 亿元,投资收益率超过 33 倍。此外,杉杉还将逐渐剥离电解液等亏损的新能源业务。
2020 年,杉杉以 7.7 亿美元收购韩国 LG 旗下的 LCD 偏光片业务,进军面板行业。LG 将这一技术卖给杉杉后全力开发更新一代 OLED 技术,而杉杉收购后成为 LCD 全球市占率第一的集团,2022 年其市占率从 25% 提升至 29%,预计 2023 年还将进一步拓展至 32%。
从 1989 年至今,郑永刚通过三次决策把握住企业发展的航向。他曾表示,“如果我的生命周期结束了,但杉杉企业还在就是成功。”斯人已逝,杉杉还在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