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58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4 月 21 日,国家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明确缴费由个人承担,每年上限 1.2 万元,实行自愿原则。此前,2021 年 3 月国家提出将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尽管相关部门表示个人养老金政策出台后至少 5 年才会渐进式实施,且未来会先在个别城市试点,但此话题仍引发众多年轻网友关注与热议。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65 岁以上老龄人口达 1.9 亿人,占比 13.5%,而十年前六普时这一数据为 8.87%。人社部规划提到,“十四五”期间新退休人数将超 4000 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净减少 3500 万人,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中国社科院数据显示,国家主导的城市养老基金将在 2027 年达 6.99 万亿元峰值,并可能在 2035 年耗尽。早在 2020 年,中国社科院发布报告指出,虽退休人员养老金相当于 1998 年退休当年员工平均工资的 87%,但近年来该比例已降至 45% 左右,退休工资替代率下降。养老金存在缺口是不争事实,2013 年国家财政部首次公布养老保险金缺口达 1540 亿元,到 2021 年缺口已达 7000 多亿元。不少年轻人担心,到 2035 年大批 80 后未到退休年龄,可能面临无养老金可领的局面。2020 年,腾讯携手清华大学发布《国人养老准备报告》调研显示,超七成 90 后开始考虑养老,80 后、70 后养老需求更迫切,比例高达 80%和 85%。从社交媒体热度也能看出年轻人对养老话题的关注,在小红书上搜索关键词 [养老],显示出 45 万 + 篇笔记。
年轻人对养老有自己的想法
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养老问题,且养老观念已开始呈现出“内卷”态势。
首先,年轻人不指望“养儿防老”,倾向于靠自己养老。与上一代老年人“养儿防老”“多子多福”“退休靠养老保险金”等观念不同,这届年轻人更认同自力更生养老。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研究中心 2021 年问卷调查显示,89.6% 的受访青年认为有必要现在开始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59.8% 的受访年轻人更倾向于自己养老,其次才是选择配偶、子女。一位 90 后网友表示,自己从未想过靠孩子养老,只希望孩子快乐长大。
其次,这届年轻人对养老期望值更高。富达国际和蚂蚁财富平台联合发布的 2021 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相对于 35 岁以上人群,年轻一代养老储备目标更高,预计安享退休需储备接近 155 万元,高于 35 岁以上人群的 139 万元目标。
最后,年轻人已开始为养老付诸行动,呈现出“内卷”状态。越来越多信息表明,年轻人不仅关注养老问题,还积极付诸实践。如积极思考改善财务健康、增强养老储备等。上述报告显示,2021 年年轻一代每月储蓄比例从 2020 年的 20% 调升至 25%,每月储蓄金额平均达 1624 元,储蓄率创 2018 年以来新高。据腾讯新闻棱镜报道,泰康旗下养老保险产品最年轻客户仅 21 岁,意味着 00 后已开始规划养老,为退休做现金流规划,提前锁定养老院。2021 年 10 月,“第一批 90 后已经考察养老院”话题登上热搜,财经自媒体燃财经报道,一位互联网大厂 30 岁员工为 35 岁退休养老,一年要存 75 万,引发热议。
年轻人何时考虑养老才合适?
养老是否要趁早?特别是近期个人养老金话题登上热搜,针对年轻人养老问题,市场上观点各异。养老金短缺,未来养老成本增加,各类养老报告及媒体报道加剧了年轻人的养老焦虑,单从养老经济成本考虑,就令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联合腾讯新闻·原子智库和友邦保险在 2021 年 10 月发布的《2021 大中城市中产人群养老风险蓝皮书》,调研和测算不同城市典型个体退休时积累的养老财富状况(包括养老金收入、金融资产和第二套以上房产价值)。测算结果显示,典型个体(中等收入群体)在 2038 年退休时养老财富储备达 690 万元,其中积累的养老金总财富占 35.23%,金融资产占 36.60%,房产价值占 28.17%。不同城市中,上海养老财富储备最高(913 万元),其次是北京(811 万元),再其次是广州(749 万元)和深圳(746 万元)。因此,有专家呼吁年轻人尽早筹划养老,进行养老投资。一些保险机构或从业人员常宣传复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迹,时间越长,复利效应越明显。水滴保总精算师滕辉表示,现在是 90 后年轻人考虑养老规划的最佳时机。全国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常务理事乌丹星曾表示,当代年轻人至少要提前 30 年为自己的养老生活做准备。
然而,也有市场观点不赞成年轻人过早考虑养老问题,认为应更关注当下如何提升自己、成就更好未来。日前,望京博格接受网易财经专访时表示,年轻人不应考虑养老问题,首要任务是升职加薪,有余钱可再考研究生、读博士,提高自身价值和工资水平才是核心,可能到 35 岁之后考虑养老问题更合适。
不同年代的人对养老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可否认,年轻人一旦过了 30 岁,特别是结婚有家庭后,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状况,很多人会突然意识到要关注父母养老和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目前来看,80 后、85 后年轻人对养老规划普遍重视,90 后越来越关注养老规划,部分 00 后年轻人也已开始考虑养老问题。
年轻人的“养老焦虑”,成为新风口?
消费进入年轻时代,养老服务行业也不例外,多个与养老相关行业已将目光投向年轻人。保险行业表现最为突出,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养老,开始精算养老保险品种并购买,相关产品备受青睐。例如,有一份每年交 24000 元,连续交 30 年,从 60 岁开始每年可领取 72000 元(即每月 6000 多元)且终身领取的保险。某公司推出的年险金,每月交 2200 元,连续缴满 15 年,第六年可开始提取;60 岁提取能领 100 万元。甚至保险巨头近两年将养老保险产品与养老地产相结合,推出针对年轻人的服务方案。2020 年,泰康推出全生命周期健康财富规划方案,将虚拟保险产品与高端养老社区相结合,其“幸福有约”(青年版)首次面向 19 – 39 岁青年群体创新打造,青年版年交保费 10 万至 15 万之间,缴 20 年,直接对接泰康的养老社区,被保险人享有保证入住权,投保人及配偶享有优先入住权。2021 年 5 月,中国平安推出“平安臻颐年”高端康养品牌及首个超高端产品线“颐年城”。市场信息显示,该产品最低保费门槛为 1000 万元(每年交 100 万元、连续交 10 年),可获得养老社区入住资格。可见,年轻人关注养老并提早规划,为保险及养老地产等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年轻人养老正逐渐成为一个新商业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