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房地产回暖:房企融资白名单加速落地

7次阅读

共计 177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024 年的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寒冬之后,终于迎来了复苏的曙光。年前,房地产大佬们还在为资金链紧张而苦恼,但临近春节,好消息接踵而至。

去年年末,市场上传出关于房企融资“白名单”的传闻,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业界的高度关注。近日,这一传闻得到了证实,多地纷纷启动了首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的筛选工作。

白名单机制加速落地

1 月 26 日,住建部召开了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议,35 个重点城市的相关负责人参与了此次会议,旨在加快落实相关政策,加大对房地产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短短一个月内,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就陆续落地。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雅居乐、碧桂园、旭辉集团、世贸集团、融创、绿地集团、中南建设、中国奥园、金科股份、远洋集团、龙湖集团等多家房企均有项目进入“白名单”。其中,保利发展以 172 个项目数量居首,中海地产、华润置地、龙湖集团等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民营房企中,龙湖集团入选项目数量位居行业前列。

截至 1 月底,“白名单”中有 84% 的项目属于民营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开发的项目。这一比例表明,政策扶持的重点在于民营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体现了对不同类型房企的平等对待。

从房企到项目的转变

与最初的传闻不同,此次“白名单”的对象已从房企本身转向具体的房地产项目。这种转变的核心目的是“救项目”而非“救企业”,即通过项目“输血”来保障房屋交付,而非直接为房企整体提供资金支持。这种做法可以更精准地利用有限的资金,确保资金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尽管如此,进入“白名单”只是第一步,项目还需通过金融部门的进一步筛选,才能真正获得融资支持。这一机制不仅提高了资金使用的效率,也为房企提供了新的融资途径。

地方行动迅速

在住建部部署会议后,各地积极响应,迅速行动起来。广西南宁率先发布了本地的“白名单”,并向金融机构推送了 107 个符合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其中,北投荷院项目获得了民生银行南宁分行 3.3 亿元的开发贷款,成为首批获益项目之一。

紧随其后,重庆、哈尔滨、青岛、武汉、长春、天津等地也相继出台了各自的“白名单”。例如,青岛市梳理出了 84 个房地产项目,融资需求达到 250.2 亿元;武汉市则确定了 101 个房地产项目,涉及 94 家开发企业和 18 家融资机构。

项目入选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项目能够进入“白名单”呢?据知情人士透露,无论房企性质如何,只要项目符合相关条件,就有机会进入名单。具体条件包括:项目处于在建状态,具备与融资额匹配的抵押物,确定一家主办银行并建立资金封闭监管制度,预售资金未被挪用或已追回,以及制定详细的贷款使用和项目完工计划。

多家房企受益

随着“白名单”的陆续落地,多家房企开始公布旗下项目入选的消息。2 月 1 日,中国奥园宣布旗下多个项目入围“白名单”,其中包括广西南宁誉江南、重庆悦府等项目。此外,中国奥园位于广东、郑州、沈阳、天津等地的多个项目也有望陆续入选。

雅居乐集团随后也透露,其多个项目已被纳入“白名单”,涉及重庆、广州、昆明等多个城市。碧桂园则表示,首批“白名单”落地后,公司已有超过 30 个项目获批,涵盖河南、湖北、四川、山东、重庆等地。

旭辉集团确认旗下已有 18 个项目进入“白名单”,分布于重庆、昆明、北京、天津、太原、武汉、洛阳、温州、南宁等多个城市。世茂集团则有 16 个项目成功入围,其中武汉锦绣长江项目已完成融资并实现回款。

融创、绿地集团等房企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 2 月 5 日,绿地集团已有 34 个项目获批进入“白名单”,拟融资金额合计约 117 亿元。

行业信心提振

据中国建设报报道,截至 1 月底,全国 26 个省份的 170 个城市已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并提出了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共涉及 3218 个项目。商业银行在接到名单后,已向 27 个城市的 83 个项目发放贷款共计 178.6 亿元。

这一机制的实施,不仅为房企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也增强了整个行业的信心。多家房企在公告中强调了对“保交楼”任务的重视,展现了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的决心。

例如,中国奥园表示将继续推进保交楼工作,加速回归经营正轨;雅居乐也表示将强化“保交楼”的主体责任;碧桂园更是强调了保交付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公司的底线。

总体来看,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机制的推出,不仅为房企提供了新的融资机会,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动力。未来,随着更多项目的落地和资金的注入,房地产行业有望逐步走出低谷。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