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525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六一”之际,人人都想重温童年。对于很多人来说,童年回忆是游乐场的旋转木马、杨树下的毛毛虫、街边小推车卖的彩色棉花糖。而那些互联网大佬们,也有着独特的童年印记:一勺猪油、一台收音机、一台天文望远镜、一本科幻小说,亦或是一行代码。如今他们功成名就、身家百亿,儿时经历成了他们不变的底色。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小时候都是出了名的捣蛋鬼,打架、逃课、整蛊老师,堪称“混世魔王”。腾讯集团创始人马化腾、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都是太空迷,天文望远镜和台式机取代了玩具枪,占据了他们的童年。网易创始人丁磊在本该挥汗球场的年纪,却在家拆卸收音机;快手联合创始人宿华用小霸王学习机学习编程。相比之下,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和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童年有些枯燥,多以读书为伴,但他们练就了坚韧意志,渴望用知识改写命运。
马云:因英语骂人结缘,开启别样人生
马云与英语结缘,竟源于用英语骂人。1964 年,马云出生在浙江杭州的一个戏曲之家,父亲是曲艺艺术家,曾从事浙江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母亲是评弹演员。马云排行老二,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生于艺术之家的马云,从小调皮捣蛋,曾有过三次严重打架经历。第一次被学校开除,第二次被拉去医院缝了十多针,第三次打架对他后来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那次打架后,父亲一怒之下打了马云,叛逆的马云用英语顶撞父亲。父亲听后,非但没继续打他,反而吃惊地夸赞:“用英语骂人,还算有点本事。”慢慢地,马云对英语产生了浓厚兴趣,常常骑自行车去西湖边找外国人聊天,给外国人当导游,以此提高英文水平。此后,便有了众人皆知的马云与电气工程师肯·莫利一家的故事。
徐新:“风投女王”童年痴迷“听故事”
在徐新身上,有不少标签:“风投女王”“造富狂人”“虎系投资人”。她的故事在资本圈无人不知,而童年的她是个爱听故事的小女孩。1967 年,徐新出生在重庆市大足县一个半军用的汽车厂里,父亲是厂长,家庭条件不错。徐新是个名副其实的辣妹子,经常与男孩打架,活脱脱一个“假小子”。她经常逃课,和小伙伴到山沟里玩,因此得了个“逃课大王”的外号。因为逃课,徐新常被老师找家长,回去就是父亲的一顿痛打,但她依旧改不了调皮的秉性。不过,淘气的徐新唯独痴迷一件事,就是“听故事”。父亲作为一厂之长,手下管理着一万多人,厂里的大事小情都需要他解决。所以,徐新小时候家里常常门庭若市,有的员工来找厂长讨教管理之道,有的来寻求教育孩子的办法。父亲与工人们聊天时,徐新就在一旁安静地听。等人都走了,徐新还会拉着父亲为她解答疑惑。久而久之,徐新在旁听故事中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世、管理与经营之道。
乔布斯:在老师椅子下点炸药,踏上电子之路
1955 年,乔布斯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乡村的一个德裔天主教家庭。由于外祖父强烈反对母亲与叙利亚的穆斯林助教恋爱,乔布斯出生后便被送给了领养家庭。养父是一名高中辍学生,从事二手车修理;养母是一名记账员。虽然“被遗弃”的阴影笼罩着乔布斯的一生,但小时候养父母给予他的爱并不少。乔布斯从小叛逆,特立独行、不服管教,常常制造恶作剧。他会跑到医院尝杀虫剂的味道,还会对着邻居家的摄像机做鬼脸。一次在学校,他竟在女老师的椅子下点了炸药。养父被校长叫到办公室训斥,意外的是,养父非但没有斥责他,反而为乔布斯辩解。养父觉得,乔布斯做这些恶作剧是因为他对学校没有兴趣,而无法让乔布斯产生兴趣是老师的过错。虽然乔布斯对学习不感兴趣,但对电子设备格外着迷。或许是因为童年时期生活在硅谷,身边都是电子工程师;亦或许是因为乔布斯的成长期正赶上芯片业的高速发展。10 岁的乔布斯开始拆解电子产品,了解其中原理。到了高二高三,乔布斯加入了惠普探索者俱乐部,每周一次的聚会让他仿佛置身于电子科技的天堂。在那里,他见到了惠普正在研发的小型台式计算机,瞬间着迷,从此踏上了制造电子产品的“不归路”。
马斯克:童年历经磨难,12 岁赚取第一桶金
马斯克的童年经历了校园暴力和父母离异,种族冲突与流血事件。他在时代的缝隙中长大。马斯克出生在南非比勒陀利亚的白人富豪家庭,母亲是加拿大和英国混血模特,父亲是一名英国工程师,拥有多处房产、游艇和一架私人飞机。但他的童年并不幸福。马斯克从小就跟着父亲乘坐私人飞机,飞遍了南非和世界五大洲。超乎同龄人的开阔眼界,让他更加善于思考。小学时期的马斯克酷爱读书,每天读书时间能达到 10 个小时。沉浸在自我世界的他,被身边人认为是书呆子、不合群,时常遭到校园暴力,最严重的一次差点被打死。更不幸的是,母亲因忍受不了家庭暴力,在马斯克 9 岁时与父亲离婚。这让年幼的他更加封闭,他整日与书为伴,四年级就能熟读《大英百科全书》。10 岁时,马斯克花了 6 个月时间自学计算机编程。对学校的课程,他提不起兴趣,“我宁愿玩计算机游戏、写代码和读书。”马斯克极度聪明,自学完编程后,12 岁成功设计出射击游戏“炸弹(Blaster)”,并以 500 美元的价格售出,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马化腾:父亲花两个月工资买天文望远镜
1971 年出生的马化腾祖籍潮汕,从小是个不爱哭闹的“闷葫芦”,但聪明的他会智取。马化腾从小就是个天文爱好者,有着超于普通孩子的耐性,面对满天繁星,可以专注地观察研究。14 岁生日那天,马化腾向父亲索要一台口径为 80mm 的天文望远镜,当时 700 多元的售价,相当于父亲整整两个月的工资,遭到父母拒绝。但马化腾并没有哭闹,而是在日记里控诉父母,“扼杀了一个科学家的梦想”。母亲偶然翻到这篇日记,与父亲商量后买下了那台天文望远镜。父母知道儿子酷爱天文,还连续多年为他订阅《天文爱好者》《我们爱科学》等科普杂志。
贝索斯:童年变故中收获幸运,投身太空梦
贝索斯的童年,在变故中也收获了幸运。贝索斯的亲生父母在高中早恋,母亲怀孕时只有 16 岁,父亲也只有 18 岁。二人决定生下孩子并结婚。但父亲只是个马戏团演员,收入微薄。婚后,母亲无法接受父亲的诸多不良嗜好,决定离婚,独自抚养不足两岁的贝索斯。母亲在新墨西哥州银行财务部找了一份工作,并在那里认识了贝索斯的养父米格尔·贝索斯。养父对贝索斯视如己出。5 岁那年,贝索斯开始痴迷探索太空的一切,“在电视上看到阿姆斯特朗踏上了月球,我深受感染,满脑子都是太空。”儿时的太空梦,驱使着贝索斯 2000 年成立了蓝色起源(Blue Origin),致力于推动太空旅行平民化。母亲和外公一家对贝索斯的爱,让他的童年着实幸福。在 2010 年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贝索斯回忆,暑假时常常与外公外婆在德州牧场度过,“我帮忙修理风车,为牛接种疫苗,也做其它家务。每天下午,我们都会看肥皂剧,尤其是《我们的岁月》。”10 岁那年,贝索斯与外公外婆开车出游,他听到一则戒烟广告:“每吸一口烟,寿命就会减少两分钟。”抬头看到外婆一直吸烟,热衷做计算的他骄傲地告诉外婆:“以每吸一口烟减少两分钟的寿命来算,你已经少活九年了。”本以为会得到夸赞的他,却惹得外婆伤心落泪。不知所措的他听到外公说:“杰夫,总有一天你会学到,聪明容易,仁慈难。”
刘强东:最大梦想是当个村长,童年满是艰辛
谁能想到,京东的掌门人刘强东,儿时最大的梦想竟是当个村长。1973 年,刘强东出生在中国有名的“贫困之乡”江苏宿迁来龙镇,父母都是农民,经常出海捕鱼。刘强东和妹妹自然成了留守儿童,与外婆一起生活。那时候的来龙镇非常穷,一年只能吃上一两次猪肉。一次,还没上小学的刘强东跟着外婆去镇上供销社买肉,外婆特意带上两斤花生送给供销社,为了那一刀下去能多换些肥肉。在那个吃不上肉的年代,肥肉可以熬成猪油,米饭里拌上一点,就等于开荤了。外婆把熬好的猪油装进罐子,悬在房梁上。刘强东说:“不是怕小猫小狗偷吃,是怕我们偷吃。”特殊的日子,外婆才会把猪油罐子取下来,挖一勺放在刘强东的米饭里。刘强东还发明了吃完饭用开水涮碗,这样就可以喝好几次汤。那时候,来龙镇只有村长家的屋檐下,才挂着许许多多的猪肉。刘强东看在眼里,心里最大的愿望就是“长大以后当村长”。
黄峥:立志用知识改变命运,成绩优异
黄峥是个地道的杭州人。家庭条件算不上贫穷,也过得比较拮据。这让黄峥从小就立志用知识改变命运。母亲在杭州一家丝绸厂工作,平日里,与母亲一同干活的女工们会把家里的旧衣服拿来送人,黄峥就是那个收旧衣服的小孩儿,几乎整个童年,黄峥都是穿着别人给的旧衣服长大的。彼时的黄峥,常常问自己,凭什么自己要穿着别人的旧衣服?从那时起,他决定靠自己改写命运,“能拿第一,绝不拿第二”的意志刻在了黄峥的骨子里。从上小学开始,黄峥就几乎承包了每一次考试的第一名。12 岁,在奥数竞赛中成绩优异。几年后,黄峥考取了杭州外国语学校。而他,也成了曾就读的那所小学在前后九年间,唯一一个考入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学生。
张一鸣:关注具体成果,从微电子转软件工程
“福建龙岩”,是大家对张一鸣家庭背景最熟悉的信息。父亲在龙岩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母亲是一名护士。后来,父亲下海去东莞开办电子产品加工厂,回到家与母亲讨论最多的就是身边的朋友在国外搞了某项技术,发明了某种产品。或许就是从那时起,张一鸣不再崇拜抽象的科学基础研究,转向关注具体的研究成果。比如一款实在的产品,一颗实用的芯片。少年时期的张一鸣虽然化学成绩一直不错,但并不喜欢支酒精锅、倒试管这些事,繁琐又危险。他发现,自己喜欢研究那些能够快速看见成效的事物。虽然在事业单位大院长大,父母却并未给他太多约束。考入南开大学的他,起初选择的是微电子专业,但成效缓慢且微小,这让张一鸣感到焦虑。只读了一年就转入了软件工程学院。他觉得,写几行代码就能运行的软件工程,成果来得更快,还能做兼职,比微电子专业更感兴趣。
王兴:不爱琴盘爱电脑键盘,成长为“连续创业者”
同样出生在福建龙岩,王兴从小家庭条件优渥,但他与纨绔子弟的标签毫无关系。故事要从王兴的爷爷讲起。爷爷曾是龙岩二中的教导主任,后在变故中自杀。父亲王苗受到牵连,无奈之下成了种地为生的农民。1979 年王兴出生后,王苗成了一名建筑工人,一步步发展到承包工程。两年时间,王苗攒下了三万存款,这在当时,是要上报纸的万元户。王兴的母亲毕业于厦门大学,师从王亚楠(《资本论》译者)。父母对王兴姐弟二人的教育非常开明,一直鼓励他们要有自己的想法。王苗虽然生意越做越大,但始终以身作则,王兴和姐姐在父母的熏陶下,从不看重金钱名利。王兴从小爱读书,与同龄的孩子相比,也更有自己的想法。小学时,王兴和几个伙伴爬火车被老师抓住,其他小伙伴都吓得发抖,只有王兴一脸认真地对老师说:“我们在研究蒸汽机。”7 岁那年,父母给他买了琴,并送他去学习,但一年之后便放弃了。王兴明确告诉父母,自己不喜欢玩琴盘,更喜欢敲电脑键盘。父母表示支持,也成就了日后在键盘上成长起来的“连续创业者”。
宿华:在小霸王学习机上敲代码,钟情工程师身份
宿华的童年,经历过没有“电”的日子。那是湘西的一个小山寨,买瓶酱油都要步行往返 4 小时的山路。寨子里没有电,手电筒算是贵重的家用电器,家家户户都不舍得用。即便是走山路,也会选择燃烧枯树枝来照明。1982 年出生于此的宿华,童年夜晚唯一的乐趣,便是坐在院子的树下,抬头看着星空,听大人们讲故事。直到 5 岁,“光”对于宿华来说,依旧是想象中的幸福。上学后,宿华追随父母到了镇上。1992 年,父亲辞去小镇的公务员工作,改做农业机械生意,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宿华在电视里看到了当时风靡一时的小霸王学习机广告,父亲注意到,便买回一台。12 岁的宿华,在这台小霸王学习机上敲下了第一行代码。创业成功后的宿华,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更喜欢“企业家”还是“工程师”的身份。他的回答没有一丝犹豫:工程师。
丁磊:初一成功改装六管收音机,儿时梦想未成真
距离浙江省宁波市火车站半小时车程,有一个被天台山脉和四明山脉包围的小城,名叫奉化,就是丁磊出生和长大的地方。父亲是国营奉化食品厂技术副厂长。小时候的丁磊,学习成绩徘徊在班里四五十名,后来有所提升,也从未挤进前十。丁磊不擅交际。唯一与他关系近的,是叫江鸿的同学,江鸿的父亲也在奉化食品厂工作。江鸿说,在奉化中学,农村来的孩子多住校,会有自己的圈子。城市里的孩子会拉帮结伙打篮球。唯独丁磊,几乎不参与任何圈子的活动,也不喜欢在班里“谋得一官半职”。许是遗传了父亲的技术基因,丁磊时常沉浸在电器技术改装的世界里。家里的闹钟、收音机都被丁磊拆装过。1986 年,还在上初一的丁磊就成功改装了一台六管收音机,那是一种能接收中波、短波、调频广播的收音机,是当时最复杂的机型。儿时的丁磊认为,以后最能让自己觉得自豪的职业,就是成为一名电气工程师。时间来到 2022 年,丁磊没能成为电气工程师,刘强东也未如愿坐上村长的位子,徐新依然在听创始人们“讲故事”,长大后的张一鸣不再急于“见成效”,而是更看重“延迟满足感”。童年,是他们最初的人生底色,也勾勒出了如今的各自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