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59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7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浙江省各地人口数据新鲜出炉。2023 年末,在省内奋力冲刺“千万人口城市”的温州、宁波,常住人口分别为 976.1 万人、969.7 万人,一年的增量分别达到 8.2 万和 7.9 万。
这是近七年来,温州常住人口增量首次超过宁波。这个省内 C 牌城市似乎鼓足了劲要加速晋级“千万人口俱乐部”——在 2024 年的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2024 年是该市冲刺万亿级地区生产总值、千万级常住人口“双万”城市的关键一年。
实际上,作为曾经的浙江第一人口大市,早在 2010 年,温州人口就突破了 900 万,但此后便进入了漫长的平稳期。平均算来,温州 13 年来年均人口增长不足 5 万。照此速度,当了 13 年后备军的温州还需 5 年左右才能达到人口千万级别。这艰难的“临门一脚”,何时才能实现突破?
曾经的人口 C 位
温州市统计局的初步数据显示,2023 年末温州市常住人口为 976.1 万人,比 2022 年末增加 8.2 万人,同比增加 8.47‰。8.2 万人的常住人口增量,是近年来温州最大的人口增幅。
值得留意的是,若结合出生人口来看,更能证实温州常住人口实现了逆势增长。2023 年,温州全市辖区助产机构共出生人口 5.29 万人,较 2022 年下降 8.17%。这也是温州出生人口自 2016 年全面二孩政策后的生育高峰后的七连降,但下降幅度逐年趋缓,2023 年为近年来最低降幅。
人口数据表现出色,从其他维度来看,2023 年的温州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市实现 GDP8730.6 亿元,实际增长 8.0%,在浙江全省排名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6.9%,同样位居全省第一。
这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凭借“温州模式”闻名遐迩的南方城市,似乎重新找回了蓬勃发展的春天。
很长一段时间里,温州都稳稳占据浙江的人口 C 位。2010 年,温州常住人口达到 912 万,成为浙江省首个突破 900 万人口的城市;2016 年,杭州实现反超,并在短短 3 年后成为浙江省首个突破千万人口的城市。
宁波也持续挑战着温州“人口第二城”的地位。2010 年,宁波常住人口尚只有 760.6 万,与温州差距超过 150 万人,但 2023 年最新的差距只有 6.4 万人。
回首来看,2017 年开始的浙江省内“抢人大战”是一个关键节点。宁波多次放宽落户限制,2017 – 2019 年常住人口增量分别达到 13 万、19.7 万、34 万;杭州更是“抢人大战”的全国赢家,2017 – 2019 年增量高达 28 万、33.8 万、55.4 万。
温州虽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吸引力不及同省的经济强市杭州和宁波,常住人口年增量都在 5 万左右。
另一方面,温州本身的自然条件也限制了其人口的进一步增长。从陆域面积来看,温州比杭州小了 4 千多平方公里。且其山多地少,平原面积比宁波更小。如果排除代管县,温州市区人口密度显著高于杭甬。
但离千万门槛仅一步之遥,面临城市能级显著提升的可能,温州不可能无动于衷。2020 年 9 月,温州市印发《关于打造千万级常住人口城市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打造千万级常住人口城市战略。
上述文件中提出,目标到 2025 年,保持人口净流入,全市常住人口达到 1000 万人,户籍人口 880 万人,从业人员 580 万人。
在 2024 年春节假期后的“新春第一会”上,温州再次强调,吹响冲刺“双万城市”(万亿级生产总值、千万级常住人口)的号角。
吸引流动人口或是增长关键
蓝图目标已然绘就。但地处人口竞争异常激烈的长三角,温州如何持续实现人口净流入,补足 23.9 万的缺口?
按照温州市政府的说法,外来人口流入成为温州市常住人口的主要增长点。2023 年末,温州市在册流动人口达到 422 万人。流动人口若能转化为常住人口,则将大幅提升温州的常住人口数量。
温州的“块状经济”曾带来大量就业机会,也让温州一度成为全国吸引外地劳动力最多的城市之一。来自云贵川的人口流入,甚至改变了温州的饮食结构。
在 2012 年、2013 年,辣椒销量一度进入温州“十大蔬菜”排行榜。2014 年之后,温州饭桌上的辣椒开始减少,平均每天成交量减少近 10 万公斤。
这与当时温州大力推进“三改一拆”等举措相关,也折射了温州城市经济、产业的变化。不过近年来,随着温州加大空间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增强辅城、县城和特大镇承载力,推动机械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等产业发展,流动人口再度涌入温州。
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温州市流动居住人口总量为 363.24 万人;2023 年底已经达到 422 万人,增长了 58.76 万人。
这一增长大大高于 2019 年来温州常住人口的增长幅度。值得注意的是,按照统计学上的定义,在我国,常住人口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半年以上的人口,流动人口则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及以上的人口。
“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 1.5 亿人,5000 多万农民工处于‘人户分离’状态。从流动持续时间看,流动人口不断由‘候鸟双栖型’向‘常住型’转变。数据显示,浙江省流动人口中有 43.31% 是长期定居型,这也亟需政府推动和落实以居住年限和稳定居所等为多维度评估常住人口管理系统,有效满足常住群体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宋艳姣认为。
温州或可参照同样冲击千万人口的宁波的做法。
2023 年底,宁波市进一步放宽户口准入条件,在浙江省首先试行居住证转户籍制度。虽然户籍人口不与常住人口完全挂钩,但“能够落户”对于部分流动人口来说有着不小的吸引力,该政策也将吸引更多人口流入,进一步助力宁波加快迈向常住人口千万之城。
而温州上一次放宽落户限制还是在 2022 年 10 月,明确在市区城镇地区居住满 6 个月、持有居住证并缴纳社保的人员,即可落户,且在出租房也可落户。
“外省人口的流入,仍会是未来温州乃至浙江保持劳动适龄人口增长、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执行所长米红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应继续大力鼓励人口跨省流入,通过实现人口的机械增长来带动常住人口的增长。
另一方面,还注意到,温州在不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争取把人才留在温州。2023 年,温州市共引育大学生 12.9 万人、技能人才 9.5 万人,在温高校毕业生留温率超过 40%。
《关于打造千万级常住人口城市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实施全球大学生招聘计划,组织在温各类企业每年推出 10 万个以上岗位专项用于高校毕业生招聘,鼓励在温高校毕业生留温就业创业,让在温高校毕业生享受与“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同等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