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能否扭转潮玩行业下半场?

56次阅读

共计 185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年来,出海成为中国潮玩行业的熱門话题,尤其在 2022 年被不少行业人士称为“潮玩出海元年”。伴随着“潮玩茅台”泡泡玛特的上市和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潮玩品牌将目光投向海外,试图在全球舞台上赢得一席之地。出海策略 不仅成为突破国内市场空间限制的途径,也为品牌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为什么选择出海?

国内的潮玩市场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头部品牌如泡泡玛特、52Toys、TOP TOY 等占据了部分市场份额,但渠道竞争激烈,增长空间逐渐收窄。在此背景下,出海成为品牌扩展的自然选择。海外市场具有广阔的潜力,许多国家和地区逐步放宽防疫措施,为潮玩出口提供了便利。据统计,泡泡玛特在 2022 年将海外布局作为重点,计划大幅增加海外门店数量。而其他品牌也在积极试水,开启海外项目的立项与招聘,争取早日布局海外市场。

出海路径的演变

泡泡玛特的海外出海经历了多阶段:早期通过与各国经销商合作,借助其销售网络快速进入零售渠道。这一模式因“粗放”而存在局限,无法深度洞察海外消费者的需求,也难以建立持续的品牌影响力。为了突破这一瓶颈,泡泡玛特逐步开启直面消费者(DTC)模式,除了在韩国和新加坡等市场设立直营店外,还通过授权经营、快闪店等方式加强海外本地化布局。

目前,泡泡玛特在全球已布局 23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 12 家线下门店和 79 台机器人商店。其国际总部的团队规模也不断扩大,计划在今年加速海外门店的扩张。未来,直营模式将成为主流,加盟与直营并存,推动品牌持续走高。在这个过程中,泡泡玛特已成功迈入“出海第二阶段”,而其他头部品牌如 52Toys 和 TOP TOY 也在加快步伐,谋求在国际市场稳步突破。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中国企业在进入不同国家时,需要应对进口标准、IP 授权、文化差异等多重难题。操控好产品的进口合规和避免侵权风险,是关键的一环。例如,一些 IP 授权方对区域销售有限制,比如泡泡玛特的 IP 产品不能在日本市场销售。此外,价格策略也需因地制宜,物流成本、文化接受度都直接影响产品定价和市场表现。

文化差异尤为关键,某些设计元素在某些地区可能引发误解或负面反应。比如泡泡玛特曾推出的一款印第安人形象的玩具,在拉美市场引发争议。品牌需要深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做到本土化运营,例如调整广告语、设计风格,并配备本地化团队,才能更好融入当地市场。

市场策略的差异化

线上营销手段也要做出调整,海外用户偏好直观、高质感的图片和个性化互动。目前,国内偏向图文结合的宣传方式在海外未必奏效,反而需要借助 Instagram、TikTok 等平台进行视觉冲击。不同国家的审美偏好也对宣传策略提出挑战。例如,欧美市场偏好 INS 风格,而韩国偏爱互动式内容,这都要求品牌深入研究目标市场的偏好,制定差异化的本土化策略。

在团队建设方面,泡泡玛特和其他品牌都在加强本地团队的布局。设立本土化岗位、建立海外 ERP 系统,确保资金和库存管理的高效运营。通过这些措施,品牌可以实现更灵活、更精准的市场反应,实现海外业务的快速增长。

蓝海里的新机遇

尽管出海之路充满挑战,但市场潜力巨大。数据显示,2020 年以来,潮玩行业企业数激增,资本涌入,行业热度高涨。泡泡玛特的海外业务在过去三年实现了年复合增长达 200%,盈利稳定,为更多企业提供了信心基础。随着全球逐步放宽防疫措施,国际市场的开放将为潮玩企业带来新机遇。

相较于国内复杂的市场环境,海外潮玩市场仍是一片蓝海。国际巨头 Funko、乐高、万代等虽有一定市场份额,但多依赖外部 IP,缺乏纯粹的潮玩品牌特色。而中国潮玩企业凭借丰富的 IP 资源和强大的供应链,有望在海外市场争得一席之地。未来,品牌能否成功突破关键在于深入理解当地文化,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加快本土化布局,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

未来展望

面对国际化的激烈竞争,国内品牌正从试点逐步走向规模化。比如,TOP TOY 借助名创优品的海外渠道,已在 30 个城市建立了 80 余家门店,产品以采购为主,具备“潮玩集合店”特色。这种模式有助于整合国内优质资源,形成优质合作生态,推动品牌走向海外。与此同时,国内中小企业也在考虑合作与渠道共享,以降低出海门槛并实现共赢。

总结来看,出海是中国潮玩行业突破瓶颈、实现高速增长的关键路径。虽然挑战重重,但只要品牌能够快速适应海外市场的文化和规则,善用本土资源,加快本土化部署,就能在全球潮玩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未来,随着市场逐步成熟,海外潮玩赛道的潜力无限,而谁能更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谁就更有可能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