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千年古城的文旅新魅力揭秘

4次阅读

共计 191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泉州的地标为何在游戏中走红

近日,热门游戏《黑神话:悟空》第一章末尾出现的一座被烈火包围的宝塔,引起不少玩家热议。大家认出这正是泉州开元寺的镇国塔。而隔壁的仁寿塔,因为顶上的精致“猴行者”石雕,也吸引了大量玩家亲赴泉州打卡。这对东西双塔是泉州著名的南宋遗迹,也是中国最高的一对五层八角石塔,160 尊浮雕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

隐藏的泉州魅力

泉州不是一夜成名的旅游城市,反倒像个藏着无数宝藏的盲盒。依山傍海,拥有千年的宗教古迹,绝美自然风光与丰富人文相融合,营造了一处适合人们悠闲漫游的场所。更难得的是当代泉州人将历史文化延续至今,他们崇尚生活的轻松自在,没有沉湎于古板,也少见焦虑紧张,寺庙旁的生活同样现代且有趣。

泉州文化密码与多元宗教

当地艺术家“月下”是土生土长的泉州人,从 2003 年起一直用涂鸦讲述泉州故事,在城市角落留下“UFO”、“时间守望者”、“土地公”等艺术作品,赋予泉州独特的文艺气息。月下说得好:“泉州之所以火,不是刻意造作的网红,而是源于它独特的城市气质和深厚文化积淀。”

过去泉州并不算热门旅游目的地,游客大多是去厦门顺带绕道而来。泉州之所以具备“网红体质”,根植于它作为世界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身份。10 至 14 世纪间,这里商贸繁荣,数以万计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的商人、传教士和旅行家在泉州留下历史痕迹。

泉州古城浓缩了丰富文化:一条不足千米的涂门街就藏有 13 处宋元文化遗址,多种宗教庙宇并存,是这座城市最显著的旅游标签。开元寺内融合了中印欧飞天艺术,清净寺则是最早的伊斯兰教寺庙。此外,泉州是国内唯一有印度教寺庙遗存的城市,这些多元共存的宗教遗迹称得上是文化交融的精彩范本。这里信徒有时“拜错神”,反映出这座城市历史的包容与趣味。

活泼且丰富的泉州神佛文化

泉州人和神佛的关系密不可分,寺庙始终有信众排队诵经,虔诚不因旅游热度减弱。神佛雕像随处可见,但泉州石雕匠人别出心裁:街头随处是怒吼的“石雕哥斯拉”、指引洗手间的招财猫,甚至萌萌的“歪头狮子”,这些独一无二的石雕让严肃宗教场所多了几分俏皮,体现了泉州多元文化的活力。

泉州市惠安县的巨型石雕批发工厂被戏称为“神明待就业中心”,道路两旁摆满各类神像,夜晚在月光映照下有种神秘氛围。惠安是中国石雕之都,工艺历史逾千年,作品遍布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知名建筑。

崇武古城风景区也能看到各色石雕,观海的观音、孙悟空、猪八戒和唐僧、葬花的林黛玉等佛教与文学人物石像令人赞叹。泉州人通过石雕让神明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亲近而不神秘,这种亲和力也体现了城市的灵动与年轻。

文旅融合与城市氛围

泉州虽是热门旅游地,却没有失去原有的生活气息。古城区改造尊重居民生活,未刻意驱逐,这种对居民与游客的双向尊重创造了良好的共生关系。泉州街头到处是免费茶水,电瓶车“ 小白 ”方便游客低价游览,还能听司机推荐当地美食,但同时店家也有自己坚持,不乏耿直风格。

泉州努力帮助游客融入本土文化,例如西街化妆簪花民俗热闹非凡,小巷中常见免费戏剧演出,通淮关岳庙清晰指引游客求取关帝灵签的步骤,活动亲切易懂且价格实惠。各种体验让游客感受到泉州多元且亲和的文化特色。

泉州的生活与文化体验

这座城市不仅历史丰富,活力亦在居民日常中彰显。“月下”口中泉州是“松弛且有灵性”的城市,生活节奏慢而舒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神秘氛围。海洋与山脉的交汇带来多元文化冲击,泉州人的勇气和家族认同感强烈,老宅门楣雕刻显示家族传承。

童年不明飞行物体验则成为月下艺术创作灵感,他通过涂鸦将童年奇遇转化为城市艺术,以“土地公”形象与城市文化对话。他深信这座城市正是因为具有灵活开放的文化基因,才得以让传统与现代并存,保持青春活力。

泉州特色美食丰富多样,像醋肉、海蛎煎这样的家常小吃各家风味迥异,却都美味可口。节日时的炸物通常留作次日煮面线。当地食物的咸甜交融口味,为游客呈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饮食文化。

探索泉州的历史文化

想深入了解泉州,可以前往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等地。古城街巷和寺庙也暗藏故事,例如开元寺内的十六角形石柱,便是来自毁于元末的印度教寺庙,雕刻兼具印度教神话与中国吉祥图案。

对旅者来说,阅读香 港城市研究者黄宇轩的《城市散步学》是不错选择。通过观察城市细节,像小巷的铺装、路标等,能更深刻体会泉州独特的文化氛围,类似于现代的 Citywalk 游历方式。

总结

泉州能够长盛不衰成为网红城市,关键在于它内敛而亲切的城市气质,以及对历史与现代并重的包容精神。它没有盲目地追求曝光,而是以丰富的文化遗产、多元宗教融合和居民的生活态度,稳定地输出城市魅力。如此,泉州成为旅行者心中那个不断被发现、值得一游的千年古城。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