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市场的变迁与未来:如何在变化中生存?

5次阅读

共计 129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一个争论的开始

在消费领域深耕多年的投资人金京(化名)与朋友之间发生了一场争论,话题的起点是朋友在朋友圈分享的聊天截图,提及自己刚从炙手可热的区块链市场回到消费领域,却发现资本又转向了元宇宙。金京讥讽道:“现在很多消费投资项目虽然质量上还不错,但似乎没啥人吃。”朋友则反驳道:“至少你还能吃得上饭!”这段对话生动地反映了当前两类投资人对待消费市场的截然不同态度。

一种投资人追求短期高收益,他们无不受到热烘烘的消费市场吸引,看到海底捞市值冲到近 4800 亿元、泡泡玛特和完美日记成功上市后破千亿。这样的热潮催生了一波估值上亿、倍数 PE 和 PS 都惊人的“明星企业”,但当这些企业遭遇二级市场冷待时,这些投资人又急忙选择撤离。

而金京这样的投资人则执着于稳健的长期投资。在消费市场的高峰期间,他们收获颇丰,早期投资的项目均价飞涨;然而一旦市场下行,他们不仅面临嘲笑,且需要在风潮褪去时处理一堆“鸡毛”事务,并耐心等待下一个周期的到来。

2021 年头半年的热潮

如果说 2021 年上半年是消费市场的疯狂阶段,那真是毫不夸张。CBN Data 的数据显示,2020 年有 550 家机构投资了 470 个消费项目,平均每个项目吸引了超过 1 亿元人民币的资金;而 2021 年上半年,就已经达到了 333 起投资事件,总融资额超过 500 亿元,已经超过了 2020 年全年的融资总额。

咖啡、面食、烘焙、茶饮等细分领域都在这股潮流中沐浴,许多顶尖品牌估值大幅上涨,投资机构纷纷抛出意向书,迫切希望能参与高成长项目。比如,著名的咖啡品牌 M Stand 虽然当时只有 10 家店面,但他们因精准的数据分析和市场潜力迅速吸引了资本。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对这些项目的热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过大量的数据和过往的成功案例,投资人们希望找出潜在的行业巨头,掀起新的消费热潮。

下半年的冷却

然而这种繁荣并没有持续多久。进入 2021 年下半年,消费领域的融资数量显著下滑,从 8 月开始,每月融资项目数量下降至 100 起以下,资金流入也大为减少。这一变化显然与海底捞、泡泡玛特等标杆企业在二级市场表现不佳密切相关。

海底捞的扩张战略在短期内看似成功,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营业额的下滑和额外经营压力。另一方面,泡泡玛特的市场份额被众多新品牌共享,其 IP 吸引力逐渐减弱,反映在它的业绩数据上可见一斑。随着投资者情绪的转变,消费投资逐渐由热转冷,更多投资人开始展现出谨慎态度。

2022 年的不确定性

随着投资市场的降温,那些专注于消费的投资人不得不在这个风口浪尖上自省。尽管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经验丰富的投资机构和个体依然相信,消费领域有着无限可能,不同于某些短视的“投机者”。他们认为,真正的消费投资不仅仅是追求短期利得,而是需要耐心和深入的行业理解。

在消费市场中,任何品牌都需要建立起持久的运营能力,以抵御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资本寒冬为那些准备充分的品牌提供了自我修炼和发展壮大的机会。未来,市场将更为审慎,回归到关注内在质量的正确轨道上。

总的来说,消费市场虽经历了剧烈波动,但每一次的转型和洗牌都是寻找机会的契机。无论是投资机构还是创业者,都应在波折中寻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成长为市场中的精英。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