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49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主持召开了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专题会议,明确提出坚持全国统筹规划,编制好低空经济‘十五五’相关规划,再次引起广泛关注。2024 年被定义为我国‘低空经济元年’,而 2025 年则被视为‘规模化落地元年’。
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 1.7 万家低空经济企业,其中低空经济运营服务相关企业近年来注册量激增,反映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正在加速落地。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布局这一领域,浙江尤为突出,以县域为支点,推动全域低空经济的发展。
县域‘先飞’
日前,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和财政厅公布了 11 个地区为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包括杭州市余杭区、宁波市鄞州区、温州市文成县 + 泰顺县等。这些试点覆盖了浙江所有地市,涉及多个县市和城区,其中还包括跨区县的一体化建设试点。
此次试点名单体现了浙江以县域为支点推动全域低空经济的决心。试点任务涵盖了低空新基建建设、管理模式创新、服务保障模式探索等多个方面,旨在形成可推广的制度性成果。同时,试点还强调了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加强科技攻关,推动原始创新和技术突破。
此外,试点还致力于推动低空飞行与城市物流、农村客货邮、文体旅、农林作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商业化、规模化应用。浙江独特的山海资源禀赋也被充分挖掘,用于赋能山区和海洋治理,探索低空服务共同富裕的改革成果。
场景优先
在专家看来,县域成为低空经济试验田的原因在于政策灵活性与市场潜力的共振。相比大城市,县域行政层级简化、土地资源充足、试错成本低,有助于新兴业态快速落地。浙江的县域试点尤其注重应用场景的落地和商业化,强调新基建和应用场景的重要性。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 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若干意见》,浙江计划到 2027 年基本建成高水平民航强省和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实施多项专项行动,包括推动无人机电商物流规模化发展,培育‘低空 + 旅游’‘低空 + 体育’等新兴消费业态。
例如,金华东阳市结合横店影视城的文旅 IP 和空域资源,突出‘低空 + 影视文体旅’特色模式;舟山市普陀区则将建设全省首个市级低空农事服务中心。低空农事作业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应用场景,预计到 2027 年,浙江省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将实现农用无人机配置全覆盖,农用无人机保有量达到 1 万台以上,作业面积超过 6500 万亩次。
打造高地
在长三角低空经济竞争格局中,浙江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场景创新策源地和商业化加速器。上海侧重于高端研发和空域管理规则制定,江苏则强在制造业供应链整合,而浙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市场化基因,擅长将技术转化为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浙江的‘先飞区’试点行动提出了规模化应用目标,旨在实现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从政府补贴驱动转向企业盈利驱动。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到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5 万亿元,到 2035 年有望达到 3.5 万亿元。浙江多次提到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和‘低空经济先行引领’的目标,本轮县域试点探索的‘低空 +’场景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有望加速形成低空经济发展闭环,为全国提供‘浙江经验’。
浙江县域的先行举措也得到了国家部委的认可。例如,绍兴越城区被评价为从产业集聚、平台构建到服务保障、基础设施布局都务实且超前。目前,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等地的县域都在朝着‘先行引领’的方向努力,如宁波鄞州区提出打造浙江省低空经济‘先飞区’示范样板,绍兴越城区则要在全国县域层面率先实现 0 到万米空域‘通讯、导航、监视’全覆盖。
尽管如此,专家指出,低空经济的最大应用场景仍集中在大城市,尤其是人口密集、物流需求大的地区。大规模发展县域低空经济的效果还需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