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万亿城市格局:苏C徐州有望续写辉煌

7次阅读

共计 104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过去一年,江苏经济运行态势良好,2023 年全年 GDP 达 12.82 万亿元,同比增长 5.8%,增速高于全国 0.6 个百分点,还在多项领域位居全国前列。随着常州 GDP 突破万亿,江苏成为拥有万亿级城市最多的省份,集齐了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南通这五座万亿之城。

万亿城市多在苏南

江苏经济发展有着“苏南模式”和外向型经济的特点。上世纪 80 年代初,苏南的苏州、无锡等地采用当地政府组织生产资料办企业的模式,实现了乡镇企业的突出发展。这种模式以来料加工为主,产业链较短,具有农村工业化、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带动小城镇发展等特征。同时,苏南毗邻上海,利于接受辐射带动。基于此,苏南成为江苏经济核心区域,工业发达。2023 年前三季度,苏南五市 GDP 约占全省的 56%,形成了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集群。

“苏南模式”并不局限于苏南地区,苏北的南通、泰州,浙北的湖州、嘉兴也有不少典型。产业积累、升级以及外资引进,为江苏万亿城市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从 2023 年前三季度数据看,苏州 GDP 总量全省第一,经济动力来自新动能。南京制造业和服务业较均衡,无锡工业实力雄厚。南通的高端纺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是支柱产业,常州在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表现出色。这五座城市都重视先进制造业,且苏州、常州、无锡、南通属于上海大都市圈成员,将享上海产业外溢红利。不过,江苏也存在传统产业比重大、缺乏强势本土品牌、本土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招商引资竞争激烈等短板。

下一个花落谁家?

目前徐州、扬州、盐城正瞄准“万亿之城”目标。2022 年徐州 GDP 省内排名第六,2023 年前三季度与常州差距较小。徐州是江苏唯一兼具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双重身份的城市,制造业竞争力强,工程机械等优势突出,交通也十分发达,是中国非省会普通地市中交通最发达的地市之一。徐州提出“2025 年 GDP 力争破万亿”的目标,2024 年将定为“招商引资质效提升年”,聚焦“343”创新产业集群发展。

扬州在 2023 年提出“未来三五年跻身‘万亿俱乐部’”,今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6% 左右,正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盐城是江苏万亿之城的后备军之一,预计 2023 年地区生产总值超 7400 亿元、增长 6% 左右,力争 3 到 5 年迈入万亿之城。盐城冲刺万亿城市的底气来自产业结构优化,工业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台阶,风电产业是“主阵地”。刘奇洪预测,盐城、扬州将于 2027 年成为万亿城市,2029 年或 2030 年泰州有望成为万亿城市,到 2030 年江苏或将有 9 座万亿城市。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