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06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资本市场的重大变革历程
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中,有三个重大历史时刻值得关注。1992 年小平南巡讲话,为资本市场改革指明方向,使其驶上快车道。2005 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 A 股市场长期存在的股权分置问题,为后续改革奠定基础。始于 2019 年的注册制改革,则是全面、立体式的改革,涉及资本市场多个方面。
注册制改革以试点为核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对企业上市更包容,处罚更严厉,强化了市场淘汰机制。改革以来,退市公司数量增加,“壳”价格下降。同时,改革呈现出全方位、注册制、促科创的特点。全方位体现在增设新板块、新制度,开发新品种等方面;注册制强调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促科创则是将资本市场资源导入高科技领域。
交易所市场的新格局
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后,中国主要证券交易场所形成三足鼎立、相互联通的格局。北交所上市公司来自新三板挂牌满一年的创新层公司,上市满一年可申请转板。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来源更广泛,退市企业也可退回到新三板挂牌交易。
三个交易所定位不同,呈现出明显的错位竞争。北交所行业宽度最宽,上市门槛在盈利条件下略低;创业板次之;科创板最窄最严格,上市门槛在盈利和亏损条件下与其他板块有差异。主板主要服务大体量传统或成熟企业;科创板聚焦硬科技企业;创业板服务成长创新型企业;北交所重点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
注册制试点带来的市场变化
注册制试点加速了机构投资者崛起和外资涌入,推动 A 股估值体系和流动性体系向全球靠拢。在“四象限”理论模型下,不同类型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和流动性表现不同。小新兴企业属 VC 投资范畴;小传统企业估值和流动性较差;大传统企业在 A 股估值和流动性高;大新兴企业受全球成熟市场追捧。
注册制改革加速了市场变化趋势,强者恒强,科技企业受宠,小传统企业走弱。小市值公司面临挑战,利用资本市场改造的窗口期缩短。企业应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做大、创新,实现又大又新。股权投资基金也可借鉴“四象限”思想,右移是 VC 范畴,上移是 PE 范畴。
北交所与其他板块发行上市条件对比
北交所部分发行上市规则征求意见,与科创板、创业板对比,盈利要求下,北交所门槛亲民;非盈利要求下,北交所与科创板门槛有差异,创业板要求较高。北交所公众股东定义与沪深交易所不同,首次公开发行股份比例和“小非”锁定规定有别。三个交易所注册制改革后都丰富了退市标准,北交所部分标准更宽松。
资本市场正经历猛烈变革,参与者应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企业家要注重企业质量,其他参与者要融入变革,与时俱进。资本市场体系完善为企业提供更多选择和指引,但企业仍需努力才能获得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