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创投寒冬:中金资本领跑,硬科技成投资热点

5次阅读

共计 77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024 年的创投市场,用“寒冬”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投资节奏明显放缓,许多机构一年的投资数量甚至只有个位数。这种现象已经从个别案例蔓延到了整个创投领域。

数据显示,2024 年前三季度的投资规模和数量同比分别下降了 37.69% 和 30.15%。第三季度的情况更为严峻,投资规模和数量的同比下降幅度分别达到了 63.70% 和 50.65%。

投资数量之王:中金资本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能够保持两位数投资的机构已经算是佼佼者了。中金资本以 120 次的投资数量位居榜首,红杉中国和毅达资本紧随其后,分别有 100 和 80 次左右的出手。

这些机构之所以能在寒冬中保持活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们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稳定的募资能力以及经过市场验证的投资策略。2024 年,它们大多完成了新基金的募资,并且在硬科技和智能制造等领域有所布局。

硬科技和大模型:寒冬中的亮点

尽管整体市场遇冷,但硬科技和大模型赛道却逆势而上,成为了投资的热点。例如,中科创星投资的垣信卫星,以及全球范围内大模型产业链的超亿元融资,都显示出了这些领域的巨大潜力。

特别是在大模型领域,国内外的融资活动异常活跃,形成了“大模型六虎”的竞争格局。智谱 AI 和百川智能的估值已经超过 200 亿元,零一万物和阶跃星辰也超过了 100 亿元。

投资放缓的背后:IPO 收紧和募资难

投资放缓的背后,是 IPO 市场的收紧和募资难度的增加。2024 年,A 股上市门槛提高,上市数量大幅下降,这直接影响了 VC/PE 机构的退出渠道。同时,私募股权市场的募资情况也不容乐观,新设基金的数量和规模均出现了显著下降。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大白马基金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品牌优势,依然能够保持一定的投资活跃度。而对于那些专注于细分领域的黑马基金来说,小步快跑、募集小规模基金成为了保存战斗力的策略。

无论如何,能够为 LP 带来回报的机构,终将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