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重新审视中国市场投资策略

12次阅读

共计 140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日,软银董事长孙正义在业绩发布会上表达了对华投资的态度转变,表示在监管法规明朗化之前将采取更为审慎的投资策略。然而,软银中国随后发布的声明并未明确回应这一立场,而是重申将继续支持中国优秀科技企业的投资。此番表态引发广泛关注。

不过,不到一周时间,软银迅速调整了先前的态度。在回复媒体采访时,软银集团澄清了此前言论的误解,并强调对中国的承诺没有改变,未来仍将持续投资中国市场。这一系列动作显示了软银在中国市场决策上的摇摆与矛盾,同时也折射出当前国际资本对中国监管环境的复杂心理。

软银投资的挫折与反思

近年来,软银在中国的投资屡屡遭遇挫折。以滴滴为例,由于受到网络安全审查,其股价自上市以来持续下滑。此外,教育领域的‘双减政策’导致软银投资的作业帮等多家企业遭受重创,股价表现低迷。而贝壳找房虽曾为软银带来丰厚回报,但今年以来市值也大幅缩水。

事实上,软银在中国的投资重点集中在社区团购、在线教育、自动驾驶等热门赛道。然而,这些领域恰好成为政策监管的焦点,使得软银的投资回报远不及预期。例如,社区团购平台叮咚买菜虽然成功上市,但股价表现不尽如人意;满帮集团同样因网络安全审查面临股价压力。

退出中国的代价

尽管孙正义一度考虑放缓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但从数据来看,软银近年来对中国科技初创企业的投资比例已有所减少。数据显示,2020 年至 2021 年间,软银对国内的投资虽未受疫情显著影响,但投资节奏已悄然发生变化。特别是在第一财季,软银愿景基金的整体投资规模扩大,而国内投资占比却进一步下降。

这一趋势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资本市场情绪的波动,可能导致创业公司融资难度增加。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指出,软银的表态不仅会影响自身,还可能波及其他中后期投资机构的决策,进而影响创业公司的融资进程。

全球视野下的取舍

然而,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软银若完全退出中国市场,其风险不容小觑。一方面,软银在其他国家的投资项目也频频失利,如美国的 WeWork 上市失败,德国的 Wirecard 申请破产等,均造成巨额损失。相比之下,软银在中国的投资项目,如贝壳找房、字节跳动等,依然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另一方面,软银愿景基金的募资困境日益加剧。作为基金的重要支持者,阿布扎比的 Mubadala 和沙特阿拉伯的 PIF 主权财富基金相继退出,迫使软银不得不依靠自身资源维持运营。在此背景下,退出中国市场显然并非明智之举。

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布局

尽管短期内面临挑战,但软银并未放弃中国市场。孙正义多次公开表示,人工智能将在教育、金融科技、交通和医疗等领域掀起变革浪潮,他对此充满信心。软银旗下的愿景基金 2 号计划正是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目前已投资数十家企业。

在中国市场,软银的身影遍布诸多 AI 独角兽企业。例如,商汤科技、滴滴自动驾驶、达闼科技等企业背后均有软银的身影。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的重要力量,拥有众多顶尖 AI 企业。根据相关统计,全球估值超 10 亿美元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中,约三分之一来自中国。

尽管美国同样是软银人工智能投资的重点区域,但其多项投资遭遇失败,如波士顿动力的出售、OneWeb 的破产等。因此,软银必须在中国和美国之间找到平衡点,以确保其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从长远来看,软银重返中国市场不仅是对其投资版图的补救,更是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潜力的坚定押注。正如孙正义所言,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过去,人工智能才是未来的方向。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