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与体育:奥运冠军的精神启示

10次阅读

共计 148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东京奥运会的精彩瞬间

随着东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开始,这场历时 17 天的盛会划下了句号。尽管在比赛中遭遇了多种外在挑战,中国代表团凭借 38 枚金牌和 88 枚奖牌荣获奖牌榜第二。这次比赛中,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表现优异,更别提田径赛事在决赛中所展现的激烈竞争,所有的成果都源自奥运健儿们的拼搏与奋斗。你看过女子十米台跳水决赛吗?

在那场比赛中,14 岁的小将全红婵用无争金的表现震撼了全场。奥运健儿的卓越表现正是我们想要举办“奥运有约”系列直播的初衷。我们相信,运动员在赛场上的奋斗精神与创业者在商业战场上的拼搏精神其实是非常相似的。若要形容创业者,体育精神无疑是最贴切的表述。

从奥运冠军身上学习

那么,除了这种精神上的共通点,创业者还能从冠军运动员那里学到什么呢?有三个突出的特质值得关注:聚焦 进化 担当

首先,谈谈聚焦。大部分冠军选手通常将一生的时间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在全红婵的案例中,从 7 岁开始练习跳水,11 岁进入广东省队,13 岁入队国家队,14 岁就赢得了奥运会金牌。在她短短的生命中,有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跳水。连她最爱的游戏《王者荣耀》,一天也只能玩一个小时。创业者同样需要聚焦,尽管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很多人常常因多元化而偏离这一原则,因为多样化是人性的一种自然倾向,而创业本身往往是一场反人性的斗争。

全红婵曾在采访中坦言:“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玩游戏也很难达到黄金。”可她在跳水方面的天赋,即使是从未在国际比赛中失利的“跳水皇后”高敏也对她感到惊讶。她的专注为她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如今,她不仅能获得治疗母亲疾病的奖金,更能展望未来的辉煌生涯。

持续的进化

第二个特质,即是进化。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持续进化显得尤为重要。马龙的故事非常引人深思。曾经,他被张继科“抢风头”,在 445 天内创造了大满贯的奇迹。而在 2012 年伦敦奥运会,张继科的表现征服了所有人。然而,九年后的东京,马龙以双圈大满贯的身份书写了新的历史。过去,马龙的技术特点是“没有短板”,而如今,他的技术已经进化到“全是长板”;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从“不如继科”到“力压小胖”。

每一个人在创业之路上都可能会遭遇惰性和舒适区的诱惑。大多人总是选择留在安全的环境中,而某些人则拥有挑战舒适区的勇气,他们愿意不断学习,随时准备迎接下一次进化。这些人有的成为了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等,而在这些定位中,企业家精神的本质便是创新,而创新来自更大的冒险。

真正的担当

最后要提到的是担当。32 岁的老将苏炳添在 2021 年的东京奥运会百米半决赛中跑出了 9.83 秒,成为首位晋级决赛的中国选手。尽管在决赛中只获得第六名,但他用一面国旗的披风点燃了全中国的欢呼。反观 21 年前的悉尼奥运会,另一位女运动员王丽萍却孤单地站在领奖台上。尽管她克服了无数困难,最终赢得了金牌,但缺失的庆祝氛围反而突显了她的孤独和勇气。

创业的过程与竞技一样,面对重重困难,你能否承担起责任、忠于自己的事业、对团队负责?在 2012 年的伦敦奥运会上,张楠虽然凭借混双金牌成名,但他在奥运会后毫无怨言地转战男双,为团队做出了巨大贡献,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担当。

创业早期的 CEO 就是“万事通”,承担着团队的一切责任。在团队中,最应该高呼的口号应该是“跟我上”,而非“给我上”。我们坚信,创始人的担当会是创业团队成长的动力。

总结

在这个特别的时刻,恰逢奥运的结束,我们正在与共进社、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共同举办《奥运有约》活动,探索奥运精神与创业精神之间的关系。8 月 8 日晚 8 点,我们将邀请两位杰出的奥运冠军进行直播,分享他们的经历与精神故事,讨论如何从中汲取力量,驱动创业的探索。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