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赴美IPO遇阻,美股港股市场格局悄然变化

8次阅读

共计 131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日,哈啰出行主动撤回了赴美 IPO 计划,成为继小红书、天鹅到家之后,又一家未能完成赴美上市的公司。回顾 2021 年上半年,中概股曾迎来一波上市高峰,然而进入下半年,这种趋势戛然而止。

从 2010 年至 2020 年,超过 210 家中国企业成功登陆美股市场,尽管 2020 年瑞幸咖啡事件导致部分企业推迟上市计划,但全年仍有 37 家公司成功赴美上市。2021 年,尽管遭遇监管风暴,但前六个月仍有 35 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募资总额达 123 亿美元,创下历史记录。

中概股为何偏爱美股

相较于 A 股和港股,美股市场以其融资便利性和开放性吸引了大量中国企业。注册制的实施使得企业能够更快完成 IPO 流程,而对亏损企业的包容度也让许多初创公司能够顺利进入资本市场。

此外,美股允许“同股不同权”的机制,使创始团队能够在股权稀释的情况下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相比之下,A 股和港股要求“同股同权”,这可能削弱创始团队的话语权。

这些独特优势使得美股成为许多中国企业的首选上市地点。例如,阿里巴巴、京东、携程等知名企业都将美股作为其上市的首选市场。

中概股面临的挑战

然而,随着一系列监管政策的出台,中概股在美股市场的表现受到了严重影响。3 月至 7 月期间,一系列针对教培行业的政策相继落地,导致教育概念股股价大幅下跌。同时,互联网领域的反垄断调查也对相关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

数据显示,年初至今,中概股中跌幅最大的 10 支股票中,教育概念股占据了 8 席。新东方股价累计下跌 87.3%,市值蒸发超过 278 亿美元。阿里巴巴因“二选一”行为被罚款 182.28 亿元后,互联网领域的反垄断力度持续加大。

受此影响,投资机构纷纷撤离中概股市场。高瓴资本清仓了好未来和一起教育,老虎环球基金也减持了高途股份。此外,高瓴资本和景林资产在 2021 年一季度减持了拼多多,高瓴对京东的减持比例更是接近七成。

市场反应与未来展望

7 月,以滴滴出行 App 下架为标志,中概股市场进一步恶化。随后,多家公司暂停或撤回 IPO 计划。新华社发文强调,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决心没有改变,证监会支持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上市地点。

尽管如此,市场仍对中概股的未来持谨慎态度。第一上海证券美股分析师 Chuck Li 认为,中概股市场已经触底,但短期内反弹空间有限。他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中概股选择回归港股市场。

事实上,近年来已有不少中概股选择在香港二次上市。百度、B 站、新东方、小鹏汽车等企业已经完成了这一过程,而蔚来、理想汽车等公司也表达了类似意向。

中信证券预测,未来三年内,香港市场将迎来约 40 家中概股龙头企业的回归。香港市场的开放性和稳定的汇率制度使其成为中概股的重要避风港。

市场新格局

尽管中概股在美国市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美股、港股和 A 股市场的整体 IPO 热度并未减退。2021 年上半年,美股市场 IPO 筹资额创下历史新高,A 股市场新股发行数量和融资额也实现了显著增长。

与此同时,港股市场的吸引力也在不断提升。港交所放宽了上市条件,允许“同股不同权”和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香港作为上市目的地。

总体来看,中概股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未来,企业将更加注重合规性和长期发展,而资本市场也将迎来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