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11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飞信,这个对于众多 80、90 后而言无比熟悉的名字,在微信崛起之前,堪称社交通讯软件之王。然而,在微信的冲击下,它迅速走向衰落,转型后的和飞信 APP 也未能成功逆袭,最终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曾经的社交巨头飞信
飞信于 2007 年问世,是国内较早进军即时通讯软件领域的产品,比微信早了 4 年。2010 年前后是其“巅峰期”,活跃用户高达 9000 万,注册用户超 5 亿。在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时代,飞信凭借独特优势吸引了大量用户。它能通过电脑端免费给对方手机发短信,双方在线时还可享受超低资费语聊,在 3G 时代流量吃紧的情况下,飞信的用户人数和市场规模都颇为突出。
但飞信自身存在诸多问题。一开始它屏蔽其他运营商,非移动用户无法注册使用,直到 2012 年才开放,白白流失大量潜在用户。而且免费短信服务仅限移动用户,发给联通等其他运营商用户需收费,这使得不少用户被迫更换手机号。
2012 年,4G 时代和智能手机普及,消费者对流量资费不再敏感,免费发短信优势不再,微信的崛起更是给了飞信致命一击。微信不断更新公众号、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逐渐取代飞信成为社交软件巨头。即便腾讯未推出微信,飞信也可能被其他通讯软件击败,因为它止步不前,无法满足智能手机时代消费者对新功能的需求。
飞信的转型之作和飞信
2017 年,飞信停止服务后,中国移动推出和飞信进行转型,面向企业办公群体,试图成为企业级内部沟通软件。和飞信降低了用户沟通成本,注册账号后可互相接拨电话,新用户有 300 分钟免费通话时长,每月还能获 100 分钟。保留了互相短信沟通特点,移动手机号可免费短信仅耗流量,电信、联通手机号每条收 1 分钱。此外,还给用户每月 10G 和飞信定向免费流量。
和飞信的优势是不加好友有手机号就能联系,通话质量有运营商级别保障。但它也存在明显劣势。微信、QQ 早已实现免费通话功能,多数手机厂商也推出免费网络短信功能,微信还能全天候在线。和飞信的企业级服务和功能也被企业微信、钉钉等替代,最终走向失败。
实际上,早在去年 4 月底,和飞信就发布业务调整公告,暂停企业注册,不再赠送部分体验权益,还停止了多项功能。至于中国移动未来是否还会做社交通讯软件,尚不确定。
飞信兴衰的启示
飞信从辉煌走向衰落,根本原因是未照顾用户体验,产品理念与市场脱节,不了解用户需求,不会吸引潜在用户。这种过时的理念在当下必然被淘汰。反观 QQ,虽在多方面不如微信,但仍根据用户需求推出实用功能,不断创新留住老用户。这表明满足用户需求、跟上市场步伐是企业生存的唯一法则。
飞信的兴衰历程提醒着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即便曾经拥有辉煌,也可能迅速走向衰落,被市场无情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