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机遇还是泡沫?

21次阅读

共计 126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互联网的风向瞬息万变,当元宇宙的热度还未消散,Web3.0 便迅速崛起,成为新的焦点话题。

回顾过去一年,元宇宙的热潮一度席卷全球,但其降温速度同样令人震惊。“元宇宙第一股”Roblox 的股价自今年 5 月财报发布后因业绩不及预期而暴跌近 10%,距离巅峰时期已累计下跌超过 60%。在国内,元宇宙概念股也相继熄火,歌尔股份等参与 VR/AR 硬件制造的企业股价较年初下跌近四成。

相比之下,Web3.0 正成为资本追逐的新目标。据 CB Insights 统计,2022 年全球 Web3.0 领域总投资额达 249 亿美元,而仅 2023 年第一季度就达到 92 亿美元,显示这一领域的投融资活动持续升温。

Web3.0:互联网的变革者

Web3.0 的核心在于“去中心化”,它赋予用户对自己数据、内容及身份的控制权,不再依赖于大型互联网平台。这一理念最早由以太坊联合创始人加文·伍德提出,他认为 Web3.0 让用户能够直接掌控自己的行为与成果,而不必通过中间商传递信息。

美国前货币监理署代理署长布莱恩·布鲁克斯进一步解释道:“Web3.0 是可读、可写、可拥有的网络。”这意味着用户不仅能够创建内容,还能真正拥有这些内容的价值。在传统 Web2.0 模式下,创作者通过平台获取的收益往往杯水车薪,而 Web3.0 有望改变这种局面。

以 Mirror 为例,这是一个基于 Web3.0 的博主创作平台,用户可以自由发布内容并出售作品的“版权”给粉丝。此外,还有众筹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让用户参与到天价艺术品的拍卖中,甚至影响后续的决策。

然而,Web3.0 的实际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尽管腾讯、阿里等巨头纷纷试水 NFT 市场,但更多项目仍然停留在概念阶段。马斯克曾直言 Web3.0 更像是一种营销术语,而 Twitter 前 CEO 杰克·多尔西更是指出,风投才是真正的受益者,Web3.0 难以摆脱现有的利益分配体系。

商业化探索与质疑

虽然 Web3.0 尚未完全成熟,但已有不少企业开始尝试将其应用于实际场景。例如,国内多家互联网巨头推出的 NFT 平台,不仅吸引了大量用户,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新的变现渠道。

与此同时,也有声音质疑 Web3.0 不过是披着高科技外衣的传统商业模式。例如,某些小平台通过违规操作制造虚假繁荣,导致 NFT 市场泡沫化严重。一位操盘手透露,他曾花费少量资金搭建了一个 NFT 交易平台,通过炒作数字藏品获利数十倍,但最终因缺乏真实需求而崩盘。

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机构对 Web3.0 抱有期待。高盛认为,Web3.0 将重塑互联网生态,威胁现有科技巨头的地位。Facebook 母公司 Meta 的 CEO 扎克伯格则宣布将继续推进 Web3.0 布局,计划构建一个涵盖多个层面的跨链生态系统。

未来的迷雾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Web3.0 究竟是未来的希望,还是又一次资本骗局,仍需谨慎判断。不可否认的是,区块链、去中心化和 AI 确实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它们的应用场景还需进一步验证。

站在当下回望过去,互联网刚兴起时也曾饱受质疑,而如今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Web3.0 是否能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或许时间会给出答案。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