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71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007 年元旦,万科创始人王石询问在北京的华大基因创始人汪建是否前往深圳。汪建表示在深圳无熟人,王石则称深圳无需认识人。同年,汪建率团队南下深圳,15 年间打造出两家市值数百亿的上市公司。
9 月 9 日,华大智造正式在科创板上市,开盘市值超 400 亿元,这是 68 岁汪建收获的第二家上市公司。华大智造作为中高端生命科学器械设备研发企业,6 年实现国产基因测序仪零的突破。
在中美尚未撕破脸时即布局国产替代
华大智造诞生于 2013 年,当时华大集团收购美国 CG 公司。华大集团因强大基因检测能力被大众熟知,而基因检测需基因测序仪,其核心供应商是美国 Illumina 公司。二者关系类似民航公司与波音、空客,起初相互成就。基因测序仪被比作生命科学领域的“光刻机”,即便中美贸易摩擦尚未出现,华大集团也不想命脉掌握在他人手中。该行业实行“剃须刀 - 刀片”模式,华大集团购买测序仪后还需不断采购试剂,且测序仪保养、维修依赖供应商。所以当 CG 公司出现财务困难时,华大集团介入并收购。2016 年,相关业务从华大集团剥离,华大智造成立。
华大智造成立后迅速推出产品,实现国产基因测序仪零突破。2020 年底,成立 4 年的华大智造启动上市流程,此前仅三轮融资,其中 2020 年 4 月的 B 轮融资备受关注。创业邦旗下睿兽分析数据显示,该轮融资估值约 200 亿人民币,融资金额高达 10 亿美元,由 IDG 资本和 CPE 源峰领投,还有十多家投资机构参与。目前,华大智造客户遍布 6 大洲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 年到 2021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10.91 亿元、27.80 亿元和 39.29 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 -2.44 亿、2.61 亿和 4.84 亿。
与行业巨头的专利战争
伴随华大智造快速成长的是与行业巨头 Illumina 的专利战。2019 年,全球测序行业上游市场规模约 41.38 亿美元,Illumina 市场份额约 74.1%,华大智造收入仅 1.45 亿美元,市场份额 3.5%。即便如此,Illumina 仍感受到威胁,当年 3 - 6 月对华大智造发起 5 起专利诉讼。Illumina 的危机感不难理解,华大智造掌控上下游且能降价格提性能。据招股说明书披露,自 2019 年起,Illumina 对华大智造发起的诉讼涉及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大智造针锋相对,也发起对 Illumina 的专利诉讼,互有胜负。今年 5 月美国特拉华州法院判决引人关注,Illumina 因专利侵权需向华大智造旗下的 CG 公司赔偿 3.34 亿美元。IDG 资本合伙人刘羿焜介绍,2013 年华大集团收购 CG 公司时看中其在美国和欧洲的专利布局。今年 5 月的胜诉依靠 CG 公司 2010 年之前提交的两项专利申请。刘羿焜认为,华大起初是防守者,后发现可反诉,审判结果理想。强大的专利储备是华大智造突破欧美封锁的重要原因,其还通过自身研发及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尽量实现测序仪生产制造的全面国产替代。
“基因狂人”
华大智造是汪建作为实控人的第二家上市公司。汪建作为国内的“基因狂人”,在基因研究领域和企业家身份上都广为人知。1954 年出生的他,34 岁才有机会出国交流研究,40 岁回国,1999 年创建华大基因,后因发展不顺带团队从北京南下深圳。此后,华大基因上市,如今华大智造上市。在此过程中,汪建去过南、北极考察,登过珠峰,下过万米深海,充满激情。
2020 年初武汉封城后,他是奔赴武汉的逆行者之一。IDG 资本的刘羿焜对汪建 2019 年分享的一张 PPT 印象深刻,汪建从微观尺度阐明生命科学工具开发的必要及对中国生命科学技术行业发展的重要性。IDG 与华大智造的合作不仅限于领投 B 轮,还继续参与 B + 轮投资,自 2021 年起联合创办针对生命科学领域初创公司的加速营,已举办两届。
华大智造上市成为中国基因测序仪器第一股,让“华大系”在基因测序产业链布局更丰满。但在汪建的构想中,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横向全面出击,涵盖基础研究、社会责任、科技服务、医学检测、个人健康、农业育种、基因工程、生物科技创投、创新人才培养等;纵向覆盖全产业链,包括仪器制造、试剂研发、测序生产、信息解读、技术转化、产品推广等环节。毕竟,这是一个准备凭借基因技术活到 120 岁的人,华大未来的故事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