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71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日前,浙江省发布了一项政策,决定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覆盖全省(杭州市区除外)。这一措施自 7 月 22 日起立刻生效,显示了浙江对人口增长的重视和急迫性。
根据新的实施方案,未来五年内,浙江计划确保外地与当地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标准保持一致,并试行居住地登记户口制。这意味着合法稳定住所(包括租赁)的人,可以申请在浙江落户,并且配偶及直系亲属也将能随迁。
作为去年省际间常住人口增长的“冠军”,浙江为何如此急于吸引人才?而以目前的地理特点来看,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呢?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浙江并不是第一个放宽落户限制的省份。早在 2021 年 1 月,江西就已经全面放开了城市落户条件。而随后黑龙江、湖北等多个省份也相继推出类似政策。然而,这些政策的反响远不如浙江这次来的强烈,这很大程度要归因于浙江地理空间的局限性。
浙江的地理面积仅为 10.18 万平方公里,以山地丘陵为主,只有浙北的部分区域有较为开阔的土地条件。尽管嘉兴位于长三角的核心地带,但其依然承担着大量的粮食生产任务,并且市区周边还有很多土地是严禁开发的,这使其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从城市交通的角度来看,浙北和苏南的差别也很明显。工作期间,我常开车从嘉兴前往苏州。在嘉兴,很多道路显得狭窄且坑洼。而一旦路过苏州,乡镇道路竟宽阔如国道,开车的体验显得舒适许多。这种基础设施的差异,反映出浙江本来在空间开发和人口承载上有所限制。
然而,浙江却选择在东部地区率先放宽落户政策,难怪引起广泛关注。再加上浙江作为一个沿海发达省份,本身就有吸引移民的优势。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 2010 到 2020 年,浙江的常住人口增加了 1014.07 万,仅次于广东,这一增幅远超江西和湖北,甚至与其他长三角省市的总和相比,浙江都有所领先。
尤其在最近的两年中,浙江常住人口增长更是超过了广东,实现逆袭。2021 年,浙江的人口增长达到了 72 万,而广东仅为 60 万。到 2022 年,受疫情影响,广东人口出现了负增长。相比之下,浙江依旧保持增长,以 37 万的净增量稳居全国首位。
那么,究竟浙江为何要如此急于吸引人口?一方面是对本省日益下降的生育率感到忧虑。与广东较高的生育率不同,浙江的总生育率常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导致本地人口自然增长几乎为零,依赖外来人口持续涌入来保住常住人口的增长地位。
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经济因素也是推手之一。浙江的经济虽然一向被视为发达与富裕,但产业却极为多样,比如温州的民营经济、义乌的小商品市场、海宁的皮革业,以及近年来崛起的杭州数字经济等。这些产业大多是劳动力密集型,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对人手的需求愈发迫切。
近年来,网络与数字经济的发展被频繁提起,但有些人对此抱有成见,认为只有传统制造业才能被称为“实体经济”。实际上,互联网经济和制造业已经开始融合,很多传统制造业也在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
举个例子,我曾去宁波一家高端羊绒生产企业,发现厂区内实现了完全的自动化,称之为“黑灯车间”,整个车间里没有工人,甚至连机器都被程序控制,原材料和成品的搬运均由机器人完成。这与我小时候在手工业盛行的时代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前的青年失业率相当严重,无论是官方统计的 21% 还是专家的估算 46.5%,都属高风险区。而浙江的政策方向针对这一失业现状,致力于在数字经济领域创造就业机会。杭州近年来提出建设“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目标,吸引了大量人口,年人口增量正逐步超越广深。
然而,杭州市的落户限制被排除在最新政策之外,虽然符合国家对超大城市户籍改革的规定,但对此依然存在争议。关于特大超大城市能否接受更多人口的担忧,从市场的调节来看,似乎并没有那么严重,无需过于强调。
最后,让我们思考浙江究竟想容纳多少人,又能够装下多少人?浙江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 6000 万,近年来也有人把其与韩国进行对比。而随着人口的流动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浙江会不会步广东的后尘,成为下一个人口与经济双双繁荣的省份?
^^
根据浙江最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到 2035 年,常住人口将达到 7400 万,城镇化水平达到 80%。虽然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但如果能顺利增加每年 70 万的常住人口,那么浙江可能在国人口较少的省份中再次脱颖而出,甚至在经济方面跑步追赶其他大省,达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