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34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疫情持续蔓延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使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
据统计,2020 年全球 ESG 投资总额达到 35.3 万亿美元,约占全球资产管理规模的三分之一。预计到 2025 年,这一数字可能攀升至 50 万亿美元,表明资本市场对 ESG 投资的兴趣日益浓厚。
在国内,“双碳”目标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下,过去两年间 ESG 投资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截至 2022 年 7 月,共有 196 家中国机构成为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PRI)签署方,其中投资经理类机构达 153 家。
在全球迈向碳中和与绿色转型的大趋势下,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愈发认识到 ESG 理念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捕捉新机遇的关键策略之一。
创业邦首次推出 ESG 最佳实践奖
鉴于 ESG 投资对中国创投生态系统的深远影响,创业邦携手鼎力可持续数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共同推出了“2022 中国创投机构 ESG 最佳实践奖”。该奖项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以及深度访谈等形式,从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全流程整合等多个角度对近百位参评机构进行了全面评估。
最终选出的 50 家“最佳实践”机构代表了当前国内 ESG 投资领域的最高水平。统计显示,超过六成上榜机构已构建起完整的 ESG 管理体系,并成立了专门的 ESG 工作组负责日常事务。
ESG 制度化与组织架构建设
建立完善的 ESG 制度体系被认为是实施 ESG 投资的基础条件。调研结果显示,50 家获奖机构中有 30 家制定了明确的 ESG 政策框架,占比达到 60%;另有 33 家机构组建了专门的 ESG 领导小组,占总数的 66%。
这些领导小组通常由高级管理层牵头,涵盖投资部门及后续支持团队成员。它们负责确保 ESG 考量贯穿于整个投资周期——从最初的项目甄选到最后的退出阶段。
积极参与国际倡议
除了内部改革外,许多机构还选择加入 UNPRI 这样的国际平台。据调查,已有 14 家上榜机构正式成为 UNPRI 成员,另有 7 家正在积极准备相关材料以期尽快加入。
透明度与公众沟通
为了增进外界对 ESG 概念的认识和支持,大部分上榜机构定期向社会公开其 ESG 实践成果。例如,58% 的机构会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年度 ESG 报告,或者以季度为单位向投资者通报最新的 ESG 动态。
此外,这些报告往往聚焦于被投企业的具体表现,包括它们采取的环保措施、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等方面的信息。
ESG 融入投资全链条
在实际操作层面,绝大多数上榜机构已经将 ESG 标准嵌入到了各自的业务流程之中。具体而言,有 22% 的机构在募集资本时即考虑 ESG 因素;而 88% 和 70% 的机构则分别在投资决策及后续管理过程中贯彻 ESG 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领先机构还开发了自己的 ESG 黑名单,用以排除那些明显违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企业;同时也会主动寻找符合高标准 ESG 要求的目标对象进行优先投资。
挑战与展望
尽管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我国 ESG 投资领域仍面临诸多障碍。首要问题是创业公司普遍缺乏对 ESG 基本原理的理解,导致信息采集困难重重。为此,不少机构开始尝试通过举办讲座、提供咨询等方式帮助合作伙伴提升相关技能。
另外,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准则,不同机构之间难以形成可比性的结论。因此,建立健全的国家标准显得尤为迫切。同时,如何进一步普及 ESG 知识、强化企业的责任感也是一个长期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