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96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年来,美元基金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引发了广泛关注。曾几何时,它们凭借在中国移动互联网黄金时期的布局,一路高歌猛进,投资了无数独角兽企业,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回报神话。然而,随着行业环境的剧变和多重冲击的到来,这些曾站在行业 C 位的基金,似乎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挣扎中。
美元 LP 的态度转变:投资信心逐渐减弱
最近一份关于美元 LP 的调研显示,出于风险考量,大多数 LP 不再主动进入中国一级市场,只保持一定的二级市场流动性,确保随时能退出资金。一家表现优异的中国 GP 美元基金,不久前在募资中遇阻,虽然基金已通过海外捐赠基金和基金会 LP 进行投委会投票,最终还是未能成功募集到资金。这反映出,海外 LP 对中国市场的热情大不如前,尤其是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地缘政治风险升高的背景下,众多 LP 变得更加谨慎。
一位美元投资人观察,海外 LP 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可以划分为三类:一类长期看好;一类保持观望;另一类则完全弃投。随着美国通胀上升,加息预期增强,美元的流动性进一步收紧,美元基金未来面临“裸泳”的风险也在加剧。
人民币 LP 逐渐挑剔,募资难题加剧
另一方面,美元基金也在尝试吸引人民币 LP,筹措人民币基金,希望多储备筹码。但现实却远非理想。许多基金在募资过程中遇到巨大困难——比如某硬科技基金原本预计几亿的规模,最终只募集到一亿多元人民币,远低预期。这让不少基金不得不转为募项目基金,甚至采取打包的形式。
人民币 LP 的投资偏好与美元 LP 有很大不同:他们通常关注“5+2”的长期投资周期,强调政策导向和稳健增长,偏好风险较低、符合政策导向的项目。而美元 LP 则偏好“10+2”的长周期,愿意冒险投向前沿技术和互联网创新。这种差异让美元基金在争取人民币 LP 时,常常面临沟通和匹配的难题。
此外,人民币 LP 的构成复杂多样,包含政府引导基金、企业、养老基金、家族办公室及高净值个人等,诉求差异巨大。相比之下,美元 LP 多为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出资更少但更“专业”,而且诉求更为统一。面对如此差异,不少美元基金在募资方式和管理节奏上都需要调整以适应市场。
硬科技投资:新赛道的“看不懂”和“难进”
硬科技的崛起带来了新的投资热潮,但也让不少美元基金“望而却步”。他们普遍认为,硬科技项目的判断门槛高、技术壁垒大,缺乏直观的“流量”指标,投资“看不懂”。许多 GP 在争夺优质项目时,不得不愿意接受高估值,甚至成为“接盘侠”。
以半导体为例,近年来优质芯片项目几乎被“洗劫一空”,能进入科创板 IPO 的,一半以上是地方政府和产业资本的布局。许多美元基金想布局硬科技,却面临“投不进”的尴尬:政策限制、技术门槛、长成长周期,这些都让他们难以复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成功经验。
从投资逻辑来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两个特性——低成本爆发和快速试错,并不适用于硬科技。硬科技项目的风险大、试错成本高,失败甚至意味着巨额亏损。例如火箭项目,如果技术路线行不通,可能耗费数亿,有的可能导致企业组织崩溃,难以逆转局面。投资硬科技,要敢于“摸着石头过河”,而非简单堆烧钱和跟风。
“投不进”与“退不了”——退出难题困扰
市场风云变幻,许多美元基金面对的最大难题是“投不进”和“退不了”。中概股在美股市场的暴跌,导致许多企业估值大幅缩水,上市退出变得困难重重。据统计,去年有超过一半的中概股股价跌幅超过 90%,不少企业面临“脚踝斩”的尴尬。同时,美股的 IPO、并购等退出渠道也日益收紧,港股市场虽有一定潜力,但流动性不足,融资规模远低于预期。
在 A 股方面,美元基金可以通过 CDR 等路径退出,但门槛较高,市场容量有限。随着国内注册制改革的推进,科创板、创业板逐渐吸引了更多优质企业,人民币基金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整体来看,美元基金若在 A 股市场退出,优势明显下降,退出路径变得更加困难。
“不愿谢幕”的美元基金:何去何从?
面对重重挑战,一部分美元基金表示不会轻易“谢幕”。他们开始主动转型,布局硬科技,谋求新的投资突破。比如,红杉中国早已将超过 80% 的投资投向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硬科技领域,表现优异。华登国际、惠友资本等也在芯片、半导体等产业链中深耕,争夺项目资源。
此外,为了弥补人才短缺和技术壁垒,一些美元基金甚至开出高薪吸引科研人才,抢占产业高地。他们在高校、科研院所展开“教授争夺战”,努力补充硬科技领域的“人才荒”。
尽管如此,市场流动性紧缩、投资回报不确定,仍令许多美元机构在探索中迷茫。一边是行业变革的压力,一边是自身积累的投资经验和布局,要怎样迈过这道坎?未来或许需要美元基金重新审视自身的战略定位,迎接新一轮行业洗牌。
总而言之,美元基金在新时代的投资格局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机遇。只有顺应行业大势,勇于转型创新,才能在变局中占据有利位置。未来的道路或许漫长而坎坷,但只要坚持探索,美元基金仍有可能重拾昔日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