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大规模清除“僵尸应用”引发行业思考

13次阅读

共计 1751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苹果大规模清除“僵尸应用”,行业规则迎新变化

如今的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但不少用户依然希望通过安装更多的应用程序来提升体验。尤其是一些专业工具类 App,比如视频播放器、计算器、万年历之类,总比系统自带的要强大得多,让人用得畅快。然而,最近苹果和谷歌对应用市场的整顿动作,引起了广泛关注。据外媒报道,今年第二季度,苹果和谷歌在各自的应用商店中共删除了将近 59.2 万个应用,比第一季度的 22 万个几乎翻了三倍。其中,苹果 App Store 就下架了 43.9 万个应用,几乎是上一季度的 88 倍,超过 60% 的被下架应用都是两年以上未更新的“僵尸应用”。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应用被下架,用户已安装的 App 依然可以正常使用,但新用户以后将无法再次免费下载到这些应用。

背后原因:苹果的“僵尸应用”清理政策

这轮清理行动,与苹果在 2021 年和 2020 年对存在安全风险应用的大规模下架不同。后者主要针对那些涉及诈骗、窃取隐私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应用。而今年的行动,则更偏向于维护应用生态的整洁与活力,只要应用长时间未更新,且无安全风险,也可能被苹果主动下架。其实,苹果此前在 2021 年曾下架约 160 万款应用,2020 年则接近 100 万。这次的变化,源于苹果在 2022 年 4 月推出了一项新政策:如果一款应用在过去三年内未作更新或没有达到最低下载阈值,苹果会通知开发者,要求其在 30 到 90 天内进行更新,否则便会被删除。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促使开发者与时俱进,保持应用的最新状态,提升用户体验和系统稳定性。

开发者的担忧与应用市场的变化

新政策消息一出,许多应用开发者表达了担忧:很多实用但不需要频繁升级的工具类 App,早已多年未做更新,而像部分热门的 Apple Watch 键盘、一些小游戏等,也存在长时间未动的情况。这意味着,如果不及时更新,未来很可能面临被苹果下架的风险。与此同时,谷歌也制定了类似的政策:在 Android 版本发布两年内未进行适配的应用,可能被平台屏蔽或强制下架,开发者需要在今年 11 月 1 日前完成升级,否则将在下一步执行中受到影响。换句话说,从 Android 11 开始,未适配新系统的应用,将逐渐退出市场。

维护生态的正面意义与潜在问题

苹果和谷歌的这一动作,旨在促进应用持续迭代,保持生态健康。随着硬件与软件的快速发展,新系统不断推出新特性,比如全屏手势、不同屏幕比例适配、高刷新率屏幕支持等,未及时升级的应用,难以兼容新的系统特性,甚至可能出现闪退、界面错乱等问题,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因此,强制应用更新,有助于提升整体系统的兼容性和用户满意度。

但另一方面,这种“刮骨疗毒”的措施也带来一些问题。首先,许多实用的老旧应用或工具,没有频繁更新的需求,却因此被下架,用户在需要时可能找不到替代品。对于开发者而言,维护这些不盈利的老应用,花费时间和资金又难以收回,降低了他们的积极性。此外,部分用户和开发者担心,此种强制更新可能导致一些经典或实用应用的消失。

国内厂商的应对与未来展望

相比之下,国内厂商的做法略有不同。比如,小米、OPPO、vivo 等发布新系统时,也在积极淘汰不兼容新版本的旧应用,推动 64 位架构,打击侵权和违法应用,提升整体安全水平。然而,国内市场存在的特殊情况是,许多应用没有上线官方应用商店,开发者通过网站、二维码甚至云盘等渠道进行分发,绕过审查,这让“僵尸应用”的彻底清理变得更加困难。

未来,安卓生态要实现更彻底的净化,可能需要在系统层面加入更严的审查和权限控制,比如在用户安装第三方应用时加强提示,自动检测应用的权限请求、隐私泄露行为,甚至阻止版本过低或不兼容的安装。这不仅能有效减少违规和低质应用,也能提高用户的安全感。随着安卓逐渐加强隐私和权限管理,未来应用的生态环境将逐渐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用户满意度会实现大幅提升。

总结:行业整顿是为了更好的未来

苹果清理“僵尸应用”的行动,虽然引发了一些担忧,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改善应用生态,促使开发者保持产品的活力。安卓系统也应学习这份决心,从系统底层加强管理,提高应用质量和安全性。这个过程或许会有短期的不便,但为用户提供一个更清洁、更安全的使用环境,是所有行业参与者共同的责任。未来,随着技术不断升级,应用生态的健康发展,也会带来更流畅、更安全、更丰富的智能手机体验。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