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跨界扩张:不止于手机数码领域

5次阅读

共计 96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智能手机成为大众影像记录设备后,专业相机市场受到不小冲击,各厂商纷纷寻求新出路,跨界合作成为热门手段。徕卡作为与手机品牌合作的专业相机厂商,知名度与话题性颇高。其与手机品牌的合作,提升了手机影像专业性,也让徕卡收获更多用户。然而,随着合作增多,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有人认为后续合作产品有“贴牌”之嫌,消耗了口碑。

早年诺基亚与蔡司的合作堪称经典,共同缔造了顶级手机影像时代。如今徕卡与手机的合作更为人熟知,从华为 P9 到小米 12S 系列,虽产品不断更新,但徕卡印记始终是手机拍照特色之一。这些产品均宣称是“联合研发”,徕卡不仅提供品牌加持,还深入参与影像体系,如在华为手机上呈现独特视觉元素,且拍摄效果自带“徕卡味”。小米 12S 系列更是在此基础上,增添了风格相框,实际拍摄表现进步明显。这表明徕卡并非简单做“商标批发”,而是真正参与了手机影像研发,其合作价值延续到了手机厂商后续产品中,如华为推出自有移动影像体系。

除了参与研发的合作模式,徕卡还有另一种跨界合作方式,在其中扮演主导者角色。例如与夏普合作推出 Aquos R6 后,又打造了 Leitz Phone 1,这款手机充满徕卡味,从设计到元素都彰显着徕卡特色。徕卡借由产品设计主导权,诠释了对手机影像的理解,其成果还得到了行业回应,如第一代骁龙 8 平台引入同款 Leitz Looks 效果。此次徕卡与海信合作推出激光电视,同样由徕卡主导,将其定义为自有产品。这看似“不务正业”,实则与徕卡自身技术实力相契合,因为相机厂商的核心技术在影像等方面,而这些正是激光电视的关键。

在投影仪领域,徕卡也有出色表现。2022 年上半年,坚果推出搭载徕卡色彩调校的 J10S 投影仪,双方采用“联合研发”模式。J10S 在“徕卡标准”显示模式下,能更真实地还原 D65 标准色温,投射细节更清晰,还带来了满足多元需求的“徕卡鲜艳”模式。这让用户能在投影仪上看到类似徕卡相机捕捉的画面质感,为用户提供了独特选择。

距离 Leica Cine 1 正式发布还有一个月,其具体表现令人期待。通过徕卡以往的合作成果,如投影仪产品,我们能对其影像“赋能”有一定认知。在这个时代,随着更多相机厂商对消费电子的“赋能”,有望在影像记录、图形显示等方面见证更多美好。眼睛是感受外界的重要器官,美学基于视觉共识,相机厂商的努力将为我们带来更多视觉享受。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