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553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近年来,随着核心资产的崛起,以抱团股为代表的价值投资策略在市场中开始崭露头角,并赢得了众多支持者。然而,市场总是充满随机性和偶然性,任何投资策略,包括价值投资,都只能在短期内跑赢市场。
从长远看,价值投资确实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投资者,但许多投资者却在短期策略失灵时,逐渐偏离了自己的投资原则,导致许多人因灵活性而陷入困境。李泽厚先生曾说过:“历史并非一条直线,而是稍加弯曲就可能是几个世纪的过程。”站在历史的长河中,进步的确是必然的,但从短期看,偶然因素主导着一切,因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市场的波动。
许多投资者受价值投资的影响,相信“股市遛狗理论”,即经济和股市间的关系就像主人遛狗:经济发展如同主人散步,步伐虽快或慢,但基本不会走回头路,且波动较小,容易预测。而股市的波动则如同活泼的小狗,时而狂奔,时而停滞,波动性大,但总会最终回到主人身边。这种理论体现了一种均值回归的思维,虽然长期来看,这种思维为许多投资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然而,当投资者试图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时,他们通常会遇到各种偶然因素,导致均值回归的过程漫长。一些投资者在判断失误后,往往会面临账面损失。在熊市中,投资者可能能容忍账面亏损,但在震荡市或牛市中,亏损就变得十分令人痛苦,非常考验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比如,当前 A 股市场中,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分别出现了投资机会。尽管这些股票的涨幅已经不小,但是投资者依然面临着选择:是继续持有那些在追求安全边际时遭遇账面亏损的股票,还是转而追逐科技股的趋势性机会?这个选择并不容易,如果轻易放弃了原有的投资原则,投资者可能会在不久后遗憾。
想要在市场中生存,投资者必须坚持自己的原则,并承受由此带来的损失。投资者需要对自己的投资标的有深刻的了解,这就是能力圈的问题。能力圈的本质是对确定性需求的追求,寻求在不确定市场环境中找到某种确定性,一般源自公司的特性,比如护城河、清晰的业务模式、轻资产运营等。
然而,这种对确定性的追求与创新并不兼容。在坚持能力圈的情况下,投资者的投资风格往往会变得愈发保守,难以抓住新兴产业的机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创新往往会打破原有的市场格局,使投资者很难对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形成准确的判断。尽管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都声称没有能力在新兴产业中建立能力圈,但大多数投资者的重心仍然放在传统产业上。
巴菲特明确表示,他倾向于投资那些变化不大的公司,这样可以确保其投资在长达十年甚至二十年内保持竞争优势。但在当今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时代,如果一味坚持传统产业,未来的投资机会将变得越来越稀缺。因此,许多投资者会意识到,这样的保守投资策略可能难以持续超越市场。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只需不断学习就能拓宽能力圈,但如前所述,能力圈的本质在于确定性,而快速变化的产业本身就包含高度的不确定性。投资者进入新兴产业时,很难在这些领域建立起有效的能力圈,因此,许多投资者最终只能在传统产业中徘徊。
价值投资的核心在于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公司并长期持有,而对“优质公司”的判断成为了一个门槛。巴菲特认为,超过 90% 的投资者适合购买指数,而不足 10% 的投资者能判断真正的优质公司,他们大多只能集中于变化较小的传统产业,难以在新兴产业中建立有效的能力圈。
因此,保守投资已成为价值投资者的命运。投资策略自有其优缺点,想要利用选中的策略带来收益,就必须承受其固有的风险。评判投资策略的好坏,不能仅看其缺点,而是要在长时间段内是否能带来正的期望收益和盈利。
只要承认并接受价值投资的缺点,严格执行其策略,投资者是有可能盈利的。而许多投资者则因不甘于保守和寂寞,最终逐渐追求灵活性,希望弥补价值投资的缺陷,但这往往导致连其优点也无法享受到。综合来说,学习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的人虽然众多,但巴菲特始终是独一无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