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手机海外扩张与国内困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2次阅读

共计 124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2017 年,联想提出了“日出东方”战略,明确了 PC 市场和智能服务领域的转型方向。然而,几年过去,联想手机业务在国内市场依旧面临重重挑战。

根据 2022/2023 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联想集团总收入接近 1120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同比增长 11%。其中,智能手机业务实现 21% 的增长,尤其在北美、拉美、欧洲和亚太地区表现亮眼。但即便如此,资本市场并未对此给予积极反馈,联想股价随之下跌。

联想的手机业务主要依托摩托罗拉品牌,尤其是在北美和拉美市场,摩托罗拉通过填补 LG 退出留下的空白,成功扩大了市场份额。然而,这种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低端产品的价格优势,而非高端市场的突破。

海外市场:低价策略助力增长

联想手机在拉美市场的成功得益于早期建立的供应链优势。尽管疫情导致全球芯片短缺和物流难题,但联想凭借与当地运营商的合作关系,有效缓解了供应链压力。此外,摩托罗拉在拉美市场主打高性价比策略,使其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相比之下,北美市场的表现更为复杂。摩托罗拉虽在 2022 年第一季度占据了 10% 的市场份额,但与苹果和三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成功之处在于抓住了 LG 退出后的市场空缺,但长期依赖中低端机型的策略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尽管如此,联想并未放弃高端市场的尝试。自 2020 年起,摩托罗拉陆续推出多款折叠屏手机,但截至目前仍未在高端市场取得显著突破。Counterpoint Research 数据显示,2022 年上半年,三星占据全球折叠屏市场 62% 的份额,华为和 OPPO 紧随其后,摩托罗拉仅占一小部分。

国内市场:边缘化的困境

相较于海外市场的稳步增长,联想手机在国内的表现则显得黯淡许多。早在 2015 年,杨元庆就明确表示,联想将优先发展海外市场,这导致其在国内市场的投入相对较少。尽管随后联想试图通过降价策略重新争夺国内市场,但小米、华为、荣耀等品牌的强势崛起已使其失去先机。

近年来,联想在国内采取双品牌战略,即摩托罗拉和拯救者系列。摩托罗拉被寄予厚望,但由于华为、小米、OPPO 和 vivo 的强大竞争力,摩托罗拉在中国市场的处境愈发艰难。与此同时,拯救者系列虽然定位于电竞手机,但这一细分市场本身规模有限,且联想的尝试并未获得广泛认可。

根据 Canalys 数据,2022 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前五大厂商占据了 87% 的份额,留给其他品牌的市场空间极为有限。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联想手机想要突围实属不易。

未来展望:寻求破局之道

尽管目前联想手机在国内市场的发展步履维艰,但公司并未完全放弃这一领域。例如,摩托罗拉近期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多款新机,试图通过创新技术和更具吸引力的价格重新吸引消费者。

对于联想而言,未来的重点可能在于优化产品结构,加强技术创新,同时寻找新的增长点。例如,加大在 5G 和 AI 领域的研发投入,开发更具差异化的产品,或许能够帮助其逐步恢复竞争力。

综上所述,联想手机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一定的潜力,但在国内市场的复苏之路仍需付出更多努力。如何平衡全球化布局与本地化运营,将是联想未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正文完
 0